首页 科学教育的理论 第2页
  • 多元主体与多重路径: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

    多元主体与多重路径: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

      科学教育对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包括科学探究方法的传授、科学态度的养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涵育等。学习科学不是少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专利,科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使之成为具备科学素养的高素质的国家建设者。要发挥科学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价值,需要从小抓起,培养深厚的人才土壤,孕育出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放眼国际,英美日韩等国家重视科学教育支撑与生态体系构建,为大中小幼科学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科学教育支撑体系包括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社团网络的积极参与、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纵深开展、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资助等。另一方面,各国积极拓展利用校外非正式学习环境,着力构建多元协同发展的科学教育生态体系。科学博物馆、科技中心等科技场馆是开展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科技竞赛成为一项具有重要独特价值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活动,科技研发机构、家庭、社区、媒体等在构建科学教育生态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

      1、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1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一)科学课程(79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科学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二)科学课程建立在以下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并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国家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2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 面向全体学生 (二) 立足学生发展 (三) 体现科学本质 (四) 突出科学探究 (五) 反映当代科学成果3 研究表明,教师对科学性质的认识

  • 北京理工大学首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

    北京理工大学首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

      近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名单,由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嵩天教授牵头申报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该项目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号召,直面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创新“理念不清、成效不明、蓝图不通”三个重大问题,构建了“理论-方法-技术-实践-规模应用”闭环体系,围绕“智能时代的教学”“有效的新型教学”“可规模化的教学”三个关键需求,回应时代期待、遵循成效导向、绘制变革蓝图。嵩天教授团队依据人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教育规律“三大规律”,以人工智能技术内生于教与学过程的视角,统筹现实空间与数字空间,发挥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带来的外在感知与内在认知两个能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体系,根植于对技术与教学的深入理解,以高质量教学模式创新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 我校5位、4项成果入选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双百工程”

    我校5位、4项成果入选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双百工程”

      近日,2024年度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双百工程”入选名单正式公布。我校共有5位入选“百名优秀理论人才”,4项成果入选“百项优秀理论研究成果”,入选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标志着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与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再上新台阶。   本次“双百工程”由济宁市委宣传部组织,为更好地发挥理论人才在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中的作用,面向全市遴选100名政治坚定、学风严谨、业绩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骨干和100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着力打造高水平新型智库和人才高地。

  • 2021年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盘点

    2021年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盘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坚持理论创新”列为中国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2021年是“十四五”、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教育系统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取得重大成绩。本版盘点2021年教育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以增强教育界启航新征程、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信心和力量。中国教育报客户端同步推出专题,敬请关注。

  • 洞察“风云”气韵超然——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伍荣生

    洞察“风云”气韵超然——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伍荣生

      8月22日10时05分,一位毕生洞察“风云变幻”的科学家,告别了他深爱的云图寰宇,与世长辞。   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伍荣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南京逝世,享年91岁。

  •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范文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科学理论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改的实施,无论对于小学教师还是小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握契机,运用教育理论思想,实现新课改目标,是值得思考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其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及学习能力等都要有所改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教育改革需要。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以下将对教育理论思想影响下的新课改课堂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与策略进行分析:

  • 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专题报道丨“双城”积极探索教育、科学、人才融合发展路径 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专题报道丨“双城”积极探索教育、科学、人才融合发展路径 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为了做好2023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科技人才融汇发展论坛的主题报告,80多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鲸亲手制作了“五颜六色”的PPT。与他一起参加论坛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潘复生,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成渝两地400余名师生代表。与会专家就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中央、国务院2021年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潘勇说,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成渝“双圈”的定位就是国家战略的大后方。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名誉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流汀说,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作为新时代新重庆“一号工程”全面展开。潘复生说:“要把成渝地区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作为科目、学科和科学的教育学

    作为科目、学科和科学的教育学

      在教育学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作为科目、学科和科学的三种教育学。作为师范教育科目的教育学,是师资训练所需各类知识的汇总;以作为科目的教育学为基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学逐渐形成;独立的教育学学科,经过科学化发展,逐步成为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将作为科目的教育学和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区别开来,进而对教育学的知识类型和逻辑陈述进行厘清,这是教育学这门学科走向科学必要的基础工作。   在独立的教育学之发展史上,存在着三种教育学,即作为“科目”(subject)的教育学、作为“学科”(discipline)的教育学和作为“科学”(science)的教育学。这三种教育学常常并列杂陈于我们的教育学著作和教科书中。正如奥康纳(O Connor,D.J.)所言,“如果我们阅读一本关于教育理论的或者关于教育观念历史的教科书,我们就能看到作为教育实践基础而被提出来的三种相当不同的陈述(statements)。这三种陈述,在其分别属于截然不同的逻辑族(logical families)并且因此需要用非常不同的方式来加以论证的意义上,是各不相同的”[1]。奥康纳认为,唯有将其中不同的逻辑成分区分开来,教育学才可能具备标准科学理论的逻辑状态,我们也才能对教育学的理论价值作出清晰的判断。

  • 12种知名教学理论

    12种知名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的一种基本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日益受到重视。“支架式教学”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 通过搭“脚手架”、创设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   1、社会建构主义的心理起源社会说这一观点认为任何高级心智功能从其起源上而言都是社会性的。因为包括判断、推理、想象、有意记忆、意志、高级情感、语言等在内的高级心智功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之间作为一种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而存在,然后才被学生内化,成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心理能力的。因此,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学生与教师、与同伴进行社会互动的情境中促进其高级心智功能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仅仅留给机遇,任学生自然发展,而应承担必要的责任。

  • ‹‹ 1 2 3 4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