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5位、4项成果入选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双百工程”
近日,2024年度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双百工程”入选名单正式公布。我校共有5位入选“百名优秀理论人才”,4项成果入选“百项优秀理论研究成果”,入选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标志着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与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再上新台阶。
本次“双百工程”由济宁市委宣传部组织,为更好地发挥理论人才在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中的作用,面向全市遴选100名政治坚定、学风严谨、业绩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骨干和100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着力打造高水平新型智库和人才高地。
近日,2024年度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双百工程”入选名单正式公布。我校共有5位入选“百名优秀理论人才”,4项成果入选“百项优秀理论研究成果”,入选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标志着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与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再上新台阶。
本次“双百工程”由济宁市委宣传部组织,为更好地发挥理论人才在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中的作用,面向全市遴选100名政治坚定、学风严谨、业绩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骨干和100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着力打造高水平新型智库和人才高地。
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单位公示和市委宣传部部务会研究等环节,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宏强,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教师工作部)部长楚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付亚婷,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孔文思,以及副教授王彦琳5位入选了“百名优秀理论人才”。周宏强撰写的《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产教融合:内涵、难点和突破》、孔文思撰写的《传承铝板工匠精神》、王彦琳撰写的《融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和处理路径研究》和《产学研市域下校企共建非遗传承基地数字化建设实践》等4项成果入选“百项优秀理论研究成果”。
学校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更多教师投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助力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