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北京朝阳区近日发布《朝阳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之城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全域全场景创新应用落地,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 方案聚焦八大重点任务,涵盖算力支撑、数据赋能、技术攻关、场景应用及产业集聚,形成“算力—数据—技术—场景—产业”全链条生态。朝阳区大力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已累计打造300余个行业数据集,涵盖医疗健康、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等领域,为垂直大模型训练提供坚实支撑。
-
-
各大券商加速在移动端布局AI,不仅在投顾、交易、资讯等前台业务场景深度应用,还将AI渗透至风控、运维等后台环节,实现全链路智能化改造。 从个性化陪伴式投顾到全业务流程AI中枢,从自主大模型到开放平台建设,AI的介入正显著提升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以及内部运营效率。 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同步推动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新标准制定,鼓励AI大模型等技术在IT系统稳定性运维的深度落地,标志着证券行业迈入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阶段。
-
习日前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要“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代表,轨道交通不仅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对外展示科技实力的窗口。习多次为中国中车集团的产品和科技创新点赞,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在此背景下,深入开展轨道交通科普有助于提升公众对该领域的了解,进而增强科技自信,为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夯实社会基础。轨道交通是湖南万亿产业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株洲市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研发、测试等方面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当前,我省应在轨道交通科普领域加大人工智能应用,推动科普内容、形式、手段的规范、创新、提升,更好满足社会需求。
-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完善,媒体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运用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增加,给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注入新鲜血液,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使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为推动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更宽阔、更长远的路径。媒体只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在新闻生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才会如虎添翼。 当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时,新闻素材的来源变得更加丰富和广泛。人工智能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抓取的数据,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可以为新闻生产提供原始材料。而且通过运用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可以判断用户对于热点新闻的追逐情况,以确定合适的新闻选题及新闻版面配置等。2009年,Google通过分析5000万条美国人检索最为频繁的词汇,并将这个数据和美国疾病中心在2003—2008年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建立一个特定的数学模型。最终成功预测了2009年冬季流感的传播,甚至可以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
-
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由中山医院承担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临床医学科研方向)”的任务。该基地以“聚焦临床科研、破解行业痛点、构建生态标杆”为核心定位,致力于打造覆盖“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 基地将建设国产化算力支撑平台,通过自建微调/推理算力集群,严格保障隐私数据“不出域”,为安全高效的数据处理与模型训练提供坚实基础。基地将打造全链条模型服务体系,以国产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和AI框架为底座,构建涵盖模型工程、Agent(智能体)工程、AI资产管理在内的全流程服务能力。开发开放工具链,打造模块化应用开发组件,提升医疗多智能体系统构建效率,并向行业开放共享。
-
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落实山东省《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8月7日,山东省“人工智能+钢铁及铝业”创新应用对接活动在济南浪潮科技园举办。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孔庆成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省工信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人工智能作为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将其作为全省19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出台了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高位推动、高效落实的推进格局。钢铁和铝业是山东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人工智能赋能的推进重点。下一步,钢铁行业将聚焦人工智能与生产技术相融合,全面优化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打造一批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钢铁企业;铝业将整合产业链全域数据资源,以“产业大脑+大模型”重构铝业数智底座,聚焦典型场景,推动全链条智能化,打造一批智慧铝电解工厂。
-
本报讯(记者马学礼 李静楠)记者日前获悉,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为宁夏人工智能发展明确了方向。 根据《方案》,宁夏将重点瞄准传统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公共事业,深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针对传统工业,将实施智能制造升级计划,聚焦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推动生产装备、工业软件与核心算法研发。针对特色农业,将通过建设农业农村数字赋能平台,完善物联网设施,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耕种、灌溉、酿造等环节的应用,助力葡萄酒、牛奶、枸杞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现代服务业的文旅领域,宁夏将打造沉浸式数字化新场景,力争到2027年实现AI应用与4A级以上景区90%融合。在公共事业方面,将推动教育、医疗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转型,实现到2027年公立医疗机构智能诊疗辅助决策覆盖率达95%,培育30所人工智能教育样板校,打造100个以上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场景。
-
记者王雪威、魏雨、郭晓通)7月30日上午10点,一辆卡车驶入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的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废钢质检站。吊装设备启动卸货的同时,质检站设置的6个摄像头实时拍照,人工智能大模型随即完成废钢的等级判定。 “我们用的是‘阿里云达摩院大模型’废钢智能验质系统,相比人工识别,人工智能既快又好,卸完车那一刻就完成了等级判定,准确率达91%。”质检站站长郝建文说,废钢等级判定决定了炼钢种类和工艺,是炼好钢的第一环。 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止于废钢识别。今年2月,该企业“工业声纹大模型”成功应用于氢冶金项目,可以及时探伤检测工艺气、氮气等能源介质管路的完整性,助力企业安全高效生产。
-
8月6日,广州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暨供需对接会(市属国企首场专场)在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广州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搭建起场景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对接平台,为广州推动“人工智能+”在更广范围落地见效打下良好基础。 据了解,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聚焦市属国企在关键业务环节中的实际应用需求,系统梳理并推出60个具有代表性、实操性、可转化的重点场景。 这批场景清单总体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覆盖面广,涉及15家市属国企,涵盖AI+制造、AI+交通、AI+城市治理、AI+能源环保、AI+旅游休闲等核心领域。如广州公交集团发布的六个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涵盖文旅客服、汽车维修、安全生产、医药物流、冷链管理及城市治理等领域,各场景融合多模态交互、智能调度与视觉识别等技术;广汽集团开放的应用场景包括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试验室运行监控、质量问题处理及智能研发设计等环节多个典型AI应用。
-
近段时间以来,头部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工业+AI”,促进大模型、智能体等与行业经验深度耦合,驱动工业智能化进阶。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会议提出,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带动工业数据集、工业大模型的创新迭代。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崔粲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更多高价值场景智能体应用落地和复制。伴随更多智能体的应用,预计到2028年,中国工业企业AI支出将达到900亿元。
- ‹‹ 1 2 3 4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