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日最新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担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临床医学科研方向)”的任务。该基地以“聚焦临床科研、破解行业痛点、构建生态标杆”为核心定位,致力于打造覆盖“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 人工智能(AI)正加速赋能医疗健康领域,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据市场预测,到2025年全球AI应用市场规模达1270亿美元,医疗领域占比超20%。目前,我国AI技术已在应急救治、远程会诊等场景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然而,在临床科研深度应用层面仍存在突出瓶颈: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孤岛”现象,制约模型优化;关键设备与标准体系自主化程度不足。更值得注意的是,近七成实验室成果难以对接临床需求,在重大疾病精准诊疗等关键环节亟待突破。
-
-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表示,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7月31日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这些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拓展,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借助人工智能提升效率、优化体验、重塑场景的案例。”蒋毅提到,《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于7月26日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集纳了中国推进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的部分宝贵成果。
-
8月1日,2025青岛海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在青岛国际创新园正式启动。大赛旨在选取海洋领域重点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试点突破,全方位、系统性推进大模型深度赋能,汇聚全市乃至全国优秀人才和创新力量,挖掘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潜力和产业价值的优质项目,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为青岛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活动由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和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海洋发展促进中心、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承办,山东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极市平台支持,现场汇聚了100多位政府代表、海洋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头部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的启动。
-
7月30日,“AI泉城”赋能行动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对接活动在济南举办。活动现场,发布济南市首批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和济南市第二批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荐名录60个大模型。 活动现场,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济南市首批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和济南市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荐名录第二批60个大模型。场景需求清单汇集首批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聚焦了农业、工业建筑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社会治理等7大领域,涵盖面广、针对性强。其中工业领域28个、公共服务领域24个、生活服务领域20个。这些场景为我市各行业提供了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的契机,吸引着全国人工智能企业参与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济南广泛应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项目。
-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8月1日(星期五)上午10:00,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蒋毅表示,今年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全部下达完毕,并将于10月按计划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届时将完成今年3000亿元的资金下达计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蒋毅表示,目前社会各界应用人工智能的需求强烈,处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关键窗口期。
-
8月1日上午,“2025青岛海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启动会”在青岛市崂山区国际创新园举行。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出席。 当前,青岛正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加快构建“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在“海洋+AI”产业生态上持续发力。崂山区作为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核心承载地,全省唯一的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将通过举办本次大赛,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青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贡献崂山力量。
-
国家网信办昨天(30日)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注册用户总数超过6亿,多款大模型产品性能位于全球前列。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音视频娱乐、文化创意、医疗咨询等领域广泛应用。 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品加速规模化应用,截至2024年底,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全年新增238款备案产品,头部应用日活用户突破3000万,多款大模型产品性能位于全球前列。
-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重构、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加速渗透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服务全链条,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效率与竞争优势的关键变量。在这一充满挑战与转型机遇的技术周期中,企业家的判断、选择与应对,是中国微观经济韧性的真实体现。 为捕捉企业在AI转型中的线月,新京报贝壳财经面向制造、科技、金融、互联网等18个重点行业,发起《企业家人工智能应用调查》。本次调研共回收来自128位企业负责人的有效样本,涵盖从中小企业到大型集团、从初创公司到头部平台的多样化主体。
-
7月30日,由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AI泉城”赋能行动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对接活动,在浪潮集团举行。现场,济南市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发布,共计100个;济南市第二批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荐名录发布,共60个。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本次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济南各领域的深度应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赋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孙志强表示,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关键,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希望各方坚持创新驱动,突出应用导向,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期间,由南方电网公司承办的“‘AI+’电力创新发展”专题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论坛上,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电力方向)对外发布,将联合电力行业上下游伙伴,共同打通电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从研发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该基地已与中国华电、华能、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广东粤数等19家企业、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到2027年,该基地将形成超10大类典型行业应用场景的中试成果,服务超150家行业内外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5%,有力推动电力行业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建设。
- ‹‹ ‹ 1 2 3 4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