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18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工作原则中指出:“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激发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落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时,正确领会“科学教育”的内涵,对于做好这个加法尤为重要。根据《意见》,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累加,而是精神的涵育,更是科学思维的培养。
-
-
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共7章65条,包括总则、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 制定出台法治宣传教育法,旨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一是投入规模稳定增长,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连续十多年保持在4%以上。“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超过2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38%左右。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2024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1年,比“十三五”末提高0.41年。 二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重点领域得到巩固完善。主要体现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保障义务教育,“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1万亿元,带动地方持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有力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二个重点是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支持中西部地区大幅提高教学条件和质量。第三个重点是支持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实施国家级培训、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优师计划等。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6%,比“十三五”末提高约12个百分点。
-
9月11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开幕式于首钢园隆重举行。本届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展以“智启未来,融合创新”为主题,聚焦“AI教育+”“双向留学”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全面呈现北京在教育服务贸易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标杆成果。 、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周琪院士,澳大利亚教育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教育与研究)戴瑷伶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市委教育工委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教育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国家留学基金委主任生建学等中外嘉宾200余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中关村学院院长刘铁岩发表主旨报告。
-
多知9月14日消息,据海外媒体报道,印度教育科技独角兽Physics Wallah (PW) 已经向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提交一份更新的红鲱鱼招股说明书(DRHP)草案,该公式计划通过上市募集3820亿卢比。 Physics Wallah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大线下中心、投资Xylem和Utkarsh Classes等子公司,并加强技术和市场投入。 Physics Wallah从YouTube起步,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一站式教育科技公司,提供各种竞争性考试(如 JEE、NEET、UPSC 等)的备考课程,以及数据科学与分析、银行与金融、软件开发等技能提升课程。公司通过社交媒体渠道、网站和应用程序提供线上服务,同时还提供技术支持的线下中心和混合中心。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宣传部、网信办、文明办、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团委、妇联、科协、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宣传部、网信办、文明办、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团委、妇联、科协、少工委,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
中国科协高度重视,把落实十八部门《意见》作为“科教融汇”,服务科技工作者助力课内课外科学教育融合,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是系统部署发动。连续三年联合教育部发布动员,2021年发布《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发动全国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教工作者协会、科普教育基地四大系统,开展科技工作者志愿服务进校园、科教资源进校园、科技活动进校园、学校学生进科技场馆和教师科学素质提升五大行动。2022、2023年发布推广创新后备人才发现、培养模式通知,部署开展省级“英才计划”和高校科学营。近期,中国科协提出将“青少年创新后备力量培育”列为2024年科协系统31项重要任务之一。
-
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命运,重塑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演进,科技教育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对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这是习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的重要指示。
-
2020年,富平县作为样本县,参加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德育状况和科学学习质量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富平县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科学成绩平均分均高于陕西省和全国均值。富平县经过深度调研、扎实剖析、认真总结,形成以下工作经验。 富平县委、县政府在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中,按照标准设置了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地理教室、科技活动室以及小学科学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同时建成创客教室20余个。物理学科配备了计量类、分离类等六大类常规性实验器材,力学、电学、磁现象、简单机械四方面教学设备,磁吸式光学、电学演示箱等演示器材。生物学科配备了标本类、模型类等五大类常规性实验器材,以及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数据采集器、传感器通用无线发射模块及高温、光强、心电、湿度、心率、电导、浊度、快速温度传感器等信息化实验设备。地理学科配备了各类运行仪、地球仪、天球仪、演示仪、地形地貌模型(挂图)及月球模型等地理教学仪器。小学科学配备了人体结构实验箱、生命科学标本实验箱、建筑结构实验箱及宇宙科学实验箱等20余类实验器材。
-
科学课程是实施科学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科学学习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安徽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措并举,夯实科学教育根基,有力提升了我省中小学学生科学学业水平。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四、八年级科学成绩平均分及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与2017年上一轮科学监测相比均有提升。研究表明,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学业进步明显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课程落地落细需要刚性制度保障。我省在省级政策层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科学课程设置。省教育厅统筹规划,出台了《安徽省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行动计划》《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关于做好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相关工作的通知》《安徽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对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实验室建设、实验人员配备、实践活动开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教育厅基教、教研、督导等部门通过中小学开学检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等活动多次到各地检查各项规定执行情况;部分地区定期开展教学视导,教研员、督学深入一线科学课堂进行随堂听课、跟踪调研,随时了解掌握学校科学课程开设、实验室建设等情况,确保各项政策执行落地。
- ‹‹ 1 2 3 4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