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创新
  • 教育学部举行河南省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 科学教育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交流活动开班仪式

    教育学部举行河南省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 科学教育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交流活动开班仪式

      8月9日上午,河南省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交流活动开班仪式在教育学部一楼报告厅举行。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胡全胜、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杨红星、河南大学副校长苗雨晨、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蔡建东、项目首席专家、河南省基础教育科学教指委主任委员王慧君出席开班仪式,来自省内的10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蔡建东主持。

  • 第十届中国转化医学大会暨中国精准医学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第十届中国转化医学大会暨中国精准医学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近日,第十届中国转化医学大会暨中国精准医学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与政策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转化医学分会主办。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推动基金成果转化,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引领未来健康发展”。大会吸引了600余名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和企业界人士等参会,与会嘉宾聚焦脑卒中防治、半克隆技术、阿尔茨海默病、医疗大数据、胃肠道疾病、胰腺癌、糖尿病等临床和基础的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此外还设立了针对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SCI论文撰写的卫星会。

  • 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将于11月在珠海举办

    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将于11月在珠海举办

      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增效、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新时代立德树人与思政教育一体化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创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学校特色办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八大领域,致力于打造集成果展示、资源对接、国际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创新生态平台,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第六届教博会以“汇聚·共享·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展示了2409项教育创新成果,举办了91场论坛活动、1123场工作坊。教博会期间,参展观众超5.5万人次,超过300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云端看教博”,全网新媒体平台总曝光量超过6000万。

  • 武当山华中武校:传承与创新的文武教育典范

    武当山华中武校:传承与创新的文武教育典范

      在中华武术的摇篮之一——武当山脚下,矗立着一所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武当武术文化精髓、融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武当山华中武校。这所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传统武术的机会,更通过全面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具有高度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华中武校是由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功夫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主导建设,并得到了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体育高校资源,依托武当山太极湖十字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打造了一所现代化的文武教育示范学校。作为武当山特区武术推广中心,华中武校不仅是武术教学的重要基地,更是推动武当武术走向世界的关键力量。

  • 在世界屋脊探寻高原生态的秘密(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在世界屋脊探寻高原生态的秘密(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拉琼,1969年10月生,西藏日喀则人,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扎根青藏高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极端环境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曾参与植物学家钟扬的团队,从事高原植物种子收集,获2022年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从教30多年,他坚守教学一线余名。他主导建成多个科研平台,持续推进高原生态学科建设。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员等称号。   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拉琼扎根青藏高原,从事高原生态研究30余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极端环境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此外,他继承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遗志,聚焦西藏本地人才培养和高校学科建设,通过与复旦大学合作等方式,为青年学者搭建平台,推动高原生态研究薪火相传。

  • 如何看待“两重”建设及其作用

    如何看待“两重”建设及其作用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下简称“两重”建设),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最热点的话题之一。观察当下和未来的中国经济,离不开对“两重”的研究分析。这项工作从启动实施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年多,评估其工作成效、认识其作用机理、展望其发展前景,很有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   “两重”建设的推出和实施,无论是从决策背景、决策程序看,还是从政策力度、政策范围看,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政策的鲜明特点,是一项具有顶层设计性质的工作。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决赛举行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决赛举行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近日,由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社主办,兰州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决赛在兰州举行。   本届赛事共吸引了来自全国590所高校的7458个团队踊跃参与,涉及生物学、医药学、农学、环境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经过激烈角逐,来自210所高校的518支团队进入决赛。   大赛期间,2025年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生物与食品学科组研讨会召开。会议以“智能赋能,融创未来:AI驱动生物与食品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议题分享实验教学成果,共话人工智能时代下生物与食品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

  • 丰富课程设置 创新教学模式——大学生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取得积极成效

    丰富课程设置 创新教学模式——大学生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取得积极成效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题:丰富课程设置 创新教学模式——大学生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打造一批国家规划教材、示范课程和教学成果”。   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安排、创新教学模式……一段时间以来,各高校积极开设大学生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助力大学生更好择业、更快就业,有效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在科学教育领域创业者如何打造创新的教学模式?

    在科学教育领域创业者如何打造创新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我国愈发意识到科学教育在国家长远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那么,如何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呢?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比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旨在通过“双减”政策的实施,在未来几年内全面强化科学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政策文件的指引下,科学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校课堂,而是逐步向“社会大课堂”延伸。校外科技类培训活动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有力补充。这一创新模式的推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也积极出台配套措施,共同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业内专家对此寄予厚望,认为科学教育即将迈入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创新的崭新时代。

  • 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加法?关注这些“打开方式”

    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加法?关注这些“打开方式”

      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建立社会协同支持机制,全面、系统、持续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两年过去了,孩子们的科学课有哪些变化?科学素养是否得到提升? 不久前,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围绕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和社会生活实际问题,梳理科学教育推进情况。

  • ‹‹ 1 2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