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铮说,对于演员来说,健康问题是致命的,“因为演艺行业本来就是极不健康的”。她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曾经有一次剧组在要在海边拍摄日出的镜头,于是凌晨3点就开工了。恰好头一天拍摄的戏是夜场,郑铮拍得又很兴奋,结果导致直到夜里12点她才睡下;曾几何时,郑铮也有过连续奋战36个小时拍戏的纪录,其间她只是在一张农村用的长凳上裹着军大衣睡了两个小时。 在这种时候,郑铮的状态就好像海豚一样,“除了拍戏的时间,我都是昏昏沉沉的,走路的时候都分不清自己是睡着还是醒着。有一段时间,每一次拍完长篇的戏都会大病一场低烧、全身无力、气喘、心率不齐。其实不是器质性的病变,但是我大概一周都在睡觉。家人也知道我的疲惫,他们不会干涉我,我醒来之后可能会喝点儿水,然后继续睡去。”郑铮说。
-
-
近日,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公布。经自主申报、省级推荐、专家组复核等程序,新前街道中心小学成功入选,成为黄岩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学校。 “下雨天怎么办?要不要给小松鼠的屋子搭个雨棚。”“这个建议很好,池老师马上执行!”在新前街道中心小学学校操场一角,一座童话般的黄山松鼠管道小屋悄然落成。镂空的管道蜿蜒交错,还巧妙嵌入精巧的木屋,与斑驳树影相映成趣。怎样才能给小松鼠搭建一个更好的家?新前街道中心小学科学教师池松华用问题驱动孩子参与一场有趣的科学研讨课。
-
8 月 3 日,由娄底市教育局主办、中国教师研修网承办的 “国培计划”(2025)娄底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A1301-3)开班仪式在娄底市隆重举行。 开班仪式由项目班主任牛萌萌老师主持,中国教师研修网华中区域湖南服务中心主任杨辉及60位娄底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出席仪式。 牛萌萌老师首先代表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对到场的专家与教师表示诚挚欢迎,介绍了本次开班仪式的三项议程,并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
济南市历下区盛景小学“济南泉城我的家,我在文庙护文物”科学项目化活动启动仪式近日在济南府学文庙充满古韵的氛围中盛大开启,一场科学与文化交织的奇妙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在巍峨壮观的大成殿门前,一场极具仪式感的授予仪式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新阳教授与济南市历下区盛景小学郭骏校长,共同手持象征荣耀与责任的济南古城守护人绶带,缓缓走向朝气蓬勃的同学们。
-
为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4月28日,省教育厅等16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意见》,全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实施全覆盖科学教育场所建设行动、高水平专业队伍建设行动、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行动、大协同科学实践活动建设行动、科技人才梯队培养建设行动。 陕西将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学段、全链条的陕西科学教育体系;“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科学基地+馆校结合+科普案例”等社会各方资源得到有机整合;科学教育教师规模持续扩大、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相关部门联动、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显健全。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邵明安,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所长、研究员陈洪松,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朱宝利等院士专家,围绕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微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石漠化治理等主题开展科普报告,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在怀化市第三中学和吉首大学,邵明安分别作题为《黄土高原的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提质增效》的科普报告。邵明安引用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和科学论断,从国家需求层面引出报告主题,从时间尺度上阐述入黄泥沙量的变化,详细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分享了绿水青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与示范案例。他还结合黄土高原生态提质和绿色增效提出建议与对策,比如站在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和系统治理的角度,结合全流域一盘棋和黄土高原地区特点,谋划黄土高原生态提质和绿色增效的发展路线等。邵明安幽默通俗地科普报告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全面展示学校科技教育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打造更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品牌,2025年5月8日,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成功举办“科技无界·学科共生”主题第三届科技文化节。莱州市团市委、文昌路街道办事处、莱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莱州市教育和体育局、莱州市教育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等相关领导、发展共同体学校代表及千余名师生家长齐聚校园,见证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
为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5月9日第二锦江小学在锦智楼五楼报告厅举行了“传承科学薪火,弘扬创新脊梁”——2025年春季第二锦江小学第三期思政大讲堂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五(6)中队承办。
-
为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目标,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工会的指导下,人居学院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办了第三届“从小爱科学,科普向未来”小学生科普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交小苗”(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及西安市多所小学的170余名学生参与。通过专家讲堂、走进实验室等丰富环节,带领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在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活动伊始,首先进入“专家讲堂”环节。第一会场中,宋慧明研究员以《树木年轮——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为题,展现树木年轮在生态研究中的独特价值;覃蔡清副教授聚焦碳循环,引导孩子们思考低碳生活的意义;张瑞博士以《石头讲故事》为题,通过洞穴沉积物解析气候变化规律。第二会场同样精彩纷呈,王剑云教授通过《魔法细菌——小身材大能量》揭示生物矿化技术的工程应用;马从付高工以传统榫卯与现代桥梁搭建技术为切入点,展示中华建筑智慧;甄蒙副教授通过《神奇的零碳建筑》案例,启发孩子们对绿色建筑的想象。
-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意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答: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习非常关心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又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特别是今年2月21日,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作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明确指示,4月4日,又在参加植树活动时,特意关心中小学生物课的安排情况,并叮嘱孩子们要从小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经过不懈努力,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及科学素质持续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浪潮,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要求,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着基础总体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仍需突破等问题和不足,亟待加强和改进,需出台相关意见进行部署推进。
- ‹‹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