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 第280页
  •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人民时评)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人民时评)

      “建造《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缆绳部分应选用什么材料?”“观察水杯里的水,杯壁边缘处的水位为什么比中间略高?”“树木年轮,一圈就代表一年吗?”……近年来,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极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习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久前,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前瞻性。

  • 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兰举办

    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兰举办

      7月5日至6日,第五届《教育研究》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本届论坛以“AI重新定义教育”为主题,包含三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分别探讨了AI对教育理念、课程逻辑、教育场景的改变。   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研究杂志社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承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4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自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中小学的教师等共计200余人参加论坛,他们通过引导报告、专家对话、青年圆桌的形式,共同为应对AI给教育带来的改变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知识和智慧。

  • 科学教育做加法 百年老校育新苗——北京161中学育人侧记

    科学教育做加法 百年老校育新苗——北京161中学育人侧记

      晨光映照下,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生态园里一片生机,初中生俯身麦田,专注测量土壤温湿度、记录小麦株高……刚刚过去的一学期里,这片冬小麦成了孩子们的“责任田”。施肥、松土、分析生长数据,在老师引导下,大家深入探究冬小麦生长习性,触摸生命科学的脉动。   “快来看!蚜虫果然有三个体节,教科书上的特征全对上了!”在实验室里的小麦解剖课上,学生陈则成在麦穗中发现一只蚜虫,小心翼翼用镊子取下。随着显微镜焦距调整,生物课本二维纸张上的昆虫图例,瞬间化作眼前鲜活立体的生命:头、胸、腹界限分明,几丁质外壳与附肢纤毫毕现。

  • 第四届“《教育研究》论坛”在河南大学召开

    第四届“《教育研究》论坛”在河南大学召开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研究杂志社主办,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承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协办的以“中国教育的文明意义”为主题的第四届《教育研究》论坛,于2023年4月16日在河南大学召开。   会议开幕式于16日上午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先后致辞,会议由《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邓友超主持。李永智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把主题设置为“中国教育的文明意义”,是应时代所需、顺发展之势的重大课题。人类因教育而文明,洞察中国教育的文明意义,需要教育学术研究来一场自我革命,希望大家为中国教育和中国教育学贡献思想和智慧。张锁江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以“中国教育的文明意义”为主题,为建构中国教育学探索理论道路,可谓是立意深远、意义重大。希望各位专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碰撞思想、深入交流,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真知灼见。

  • 哈尔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展示活动继红小学现场会举办

    哈尔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展示活动继红小学现场会举办

      5月9日,由哈尔滨市科协、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主办,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承办的哈尔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展示活动继红小学现场会拉开帷幕。这是哈尔滨市以“立科学志 筑强国梦”为主题,家校社协同共进,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打造青少年科学教育“听看做比讲”模式的一次成果展示。

  • 破解科学教学难题——《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成教师案头“实用指南”

    破解科学教学难题——《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成教师案头“实用指南”

      面对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存在的“专职师资缺口大、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等现实挑战,由李中国、朱家华两位老师主编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ISBN 978-7-313-29066-3)自上市以来,凭借其系统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迅速赢得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广泛认可,发行量已突破数万册,成为助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资源。   该教材精准对接国家新课标要求,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根本遵循,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大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教学设计全流程,从目标设定、活动设计到评价反馈,提供清晰的实践路径。教材特别关注当前教师队伍的迫切需求,为大量非理工科背景教师和需要学历提升的专科学历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与技能支持。

  • 专家齐聚桂林 探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家齐聚桂林 探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赋能广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使命,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办,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协办,广西教育研究院、西南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单位提供学术支持。300多名来自全区各地市(区、县)教育管理者、教研人员、普通高中校长等参加了论坛。论坛专家阵容强大,包括4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和2位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特聘教授等区内外专家学者、校长,就“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作主旨报告和经验分享。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公开发布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意见》相关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   答: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千人口托位数列为20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一,提出“到2025年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

  • 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围绕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际,习《论教育》出版了。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有关重要文稿47篇。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电视门户上线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电视门户上线

      作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地区之一,广东省围绕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发力,不断推动平台深度应用。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电视门户经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双重授权上线,为广东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学习资源,扩大广东省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尤其是农村学校和偏远山区学校。该平台拥有4900多集、1800小时的精品课程库,涵盖12学年学科资源体系,适配多种教材并定期更新。学生只需打开电视首页,进入教育板块专属入口,即可开启智慧学习之旅。

  • ‹‹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