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宋宇)记者7月10日获悉,东北育才沈抚示范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 据了解,这所依托东北育才教育集团深厚积淀的年轻学校,构建了贯通九年的科学教育生态链,打造“基础+拓展+拔尖”三级科学课程体系;采取开放办学的策略,构建“校内筑基+校外拓展”的协同机制。与东北大学深度合作共建,并联合中鸣机器人等行业领军企业,聘请专家担任科技导师,形成“校-企-研”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积极响应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趋势,学校正分阶段推进AI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程实施上,重点打造“人工智能+”特色课程群,探索学科融合路径。
-
-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年6月,习在《求是》杂志刊发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指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要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校作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要充分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内含鲜明立场、严密逻辑、科学方法、复杂机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必须依靠科学的理论指引。只有做到“六个必须坚持”,才能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内在逻辑,才能找到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钥匙”。
-
前门的卧轨请愿,天桥的呐喊抗争,什刹海的隐秘战线,太和殿的胜利荣光北平城的一砖一瓦,都铭刻着中华民族抗战史诗的壮烈篇章。当烽火席卷华北,这座千年古都的街巷里弄,承载了从悲愤请愿到浴血反抗,从地下斗争到最终胜利的抗战记忆,成为伟大抗战精神在京华大地最深沉、最鲜活的印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在民族危机面前,当局实行不抵抗政策,短短几个月时间,白山黑水尽丧敌手。消息传到北平,极度愤慨的北平学生决定南下奔赴当时的首都南京请愿,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习在日前发表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重要文章中强调,“要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培养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科技促进教育,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三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
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2018级(力8)是钱班创办以来的第十届。本文的四位主人公都毕业于力8。有意思的是,他们也都来自清华附中。这在钱班历年的招生中绝无仅有。 马竟泽长着小精灵一样的耳朵,尖尖的下巴稚气未脱,说话时会有一点腼腆,现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天体物理研究所读博。方政清剑眉星目、喜欢做夸张的表情,李京洋更含蓄稳重些、讲起话来不疾不徐,他们都在清华直博一年级,方政清在航院,李京洋在机械学院。丘铱可在清华苏世民书院读硕士,他为人谦和又难掩才气,隐约中有种“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的超脱感。
-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官网发布消息,委任吴宏伟教授为副校长(大学拓展),任期由2025年8月1日起生效。 据香港科技大学官网介绍,吴宏伟为国际知名的土力学及岩土工程专家,研究领域涵盖非饱和土力学、生态岩土学及泥石流和山泥倾泻防治。
-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前段时间,很多家长都在为给孩子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而苦恼,择校大战的硝烟还没有散去,分班大战又拉开了序幕。 再过十几天,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这两天很多地方的学校都开始了分班。很多新同学面临分班的问题,究竟会和谁成为同班同学呢?按照常理来看,电脑随机分班,按照男女生比例来分班,应该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分班方式。但是有的学校是按学生父母的学历和职业来分班,听着就觉得不可思议。 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在昆明市某小学。据《春城晚报》报道,这所小学把新生家长的学历和职业进行整理,最终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分班。比如说父母学历高的学生,都是本科的大多集中在一个班里;父母学历如果是中等的学生,去另外的一个班里;父母学历更低一些的学生,就要去3班或者4班了。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阐明了教育的内容、方法与价值。进入新时代,习立足我国教育实践,提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的重要论断,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教育的论述,对于我们精准剖析并解决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稳步向前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教育能够帮助无产阶级从本质上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从而为实现社会变革提供思想武器和主体力量支撑。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要求“坚持进行自我教育;不仅要教育别人,自己也要学习,要学习许许多多的东西”。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善于恰当地利用每一时机,无需过多的牺牲就能掌握局面——并且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而这一“可以预见的将来”,指向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胜利。
-
7月9日上午9时,为凝聚创新力量,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迈向新台阶,江西财经大学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大会以“全力推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为主题,江西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桥出席并致辞,校长邓辉作主旨报告,全体在校领导、党委常委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共28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刘耀彬主持。
- ‹‹ ‹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