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 教育工作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现代化2035和五年实施方案,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
北京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强化思想引领、贯通培养、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积极做好做优中小学科学教育加法,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走深走实。 以科学家精神为谱系,厚植青少年科学报国理想。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丰富内涵,组建周培源党员科普宣讲团、李四光讲师团等科学家精神宣讲队伍,开设《科技史上的北京大学》等精品课程,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传播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搭建科学家文化宣传专栏等沉浸式育人场景,面向来校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宣传于敏、王选、屠呦呦、钟南山等科学家校友的人生事迹,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增强青少年科技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建成王选纪念陈列室、化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打造科学家精神宣传平台,秉承“以科普体现成就、以创新展示典范、以思想总结人生、以故事升华精神、以细节展现真情”的原则,全方位、立体化展现科学家的成就与风范,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筑牢青少年科学报国理想根基。
-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高度重视各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立足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开展“评价”“课程”“资源”和“教研”四个重点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以“四轮驱动”的方式,不断规范区域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方式,搭建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平台,夯实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各项调研和监测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从整体来看,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2017年开始我区对“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工作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通过构建科学多元的中小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和改进功能,不断推动和促进我区中小学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提升。
-
回顾刚刚过去的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进程正从单要素推进走向系统性变革、深层次突破发展阶段。2010年,“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战略定位开启了国家教育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的新进程。2016年,进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充分彰显”、“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发展诉求阶段。2018年,教育信息化进入转段升级的2.0阶段,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近两年来,“学习空间人人通”、“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智慧教育示范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等实践形态蓬勃发展,技术正从体制机制创新、全域系统变革、自下而上生成、扎实课堂应用等多方面推进。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以新一轮浪潮迭代推进信息化融合进程,进一步释放技术赋能现代教育系统发展动能。当前,同步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正产生深刻变化,推进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三个重要文件,建立了“四梁八柱”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制度体系,为基础教育发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推动基础教育深层次变革,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
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0年是第二周期监测的收官之年,监测德育和科学学科。在监测过程中,一些地区与学校在德育和科学教育方面表现优异、成效显著,这一张张亮眼答卷的背后凝结着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反思与创新探索。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构建起丰富的育人内容体系,让学生在真实浸润与自主体验中锤炼品格,成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
国家从2015年开始,实施较大规模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为评价是否已经达到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深入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状况提供了保障。在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中,福建省四、八年级学生“体能达标率和主锻炼习惯的比例”均位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福建省中小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的通知》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出台了《福建省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福建省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围绕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研究与反思、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对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化要求。
-
央广网北京1月3日消息(记者冯仪)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北京市教委表示,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大科学教育观,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立足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的禀赋,结合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目标,围绕全员科学素养提升、科学家潜质培养、协同育人统一战线和家国情怀培育四大目标,统筹推进学校科学教育提质、创新人才发现培育、科学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科学教育资源集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六大行动,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
2022年12月19日,根据疫情防控有关部署,为确保广大师生安全和健康,上海市中小学再次调整为线上教学。 在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制定了新一轮“双减”、“双新”背景下的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并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全体教师线上教学工作部署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要求,确保线上教学扎实、有效开展。 在前两轮在线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校重组专班,确立了“基于双新,聚焦“双减”,全程直播,无缝衔接”的在线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和家长日常已熟悉的“企业微信”平台,将线下作息与课表同步至线上,模拟线下教学全场景,保障了升旗仪式、两操、大课间、拓展活动等的无缝切换,最大程度减少了在线教学对学生常态化学习的影响。
-
满京华金硕臻府业主子女就读学校依据光明区教育每年学区划分而定。项目自带1所12班制幼儿园,可满足低龄儿童的学前教育需求。就小学和初中而言,按照2024年学区划分,小学学区涵盖南科大附属光明荔园校区、光明楼村第二学校小学部、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小学部、光明区楼村小学、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小学部等;初中学区包含光明楼村第二学校初中部、光明科韵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初中部等。此外,项目西侧约200米规划的深圳外国语楼村第四学校也在学区范围内,该校为九年制公办学校,预计2025年首次招生。不过,每年学区划分可能存在变动,建议家长密切关注当年教育发布的新信息。
-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正在深刻重塑知识供给模式和教学研究范式。面对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资源整合、实践场域创设、评价体系构建等,可以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质效。 构建全学段思政教育资源库。跨学段、融学科的课程资源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得以持续深化的基础。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教学资源整合上仍面临多重考验。在纵向衔接方面,各学段教材一定程度上存在内容重复与衔接不畅的情况,知识体系螺旋上升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资源更新方面,部分传统教学案例难以适配社会热点快速更新趋势,弱化了思政课的现实解释力与价值引领力;在资源配置方面,优质资源区域性集中与基层教学供给相对薄弱,不同程度制约思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育人需求,可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全学段思政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整合与创新供给。在技术赋能方面,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动解析教材内在逻辑,动态生成学段衔接建议与断层预警,形成“启蒙—体验—探究”的进阶式知识链。在资源生产方面,建立实时响应社会热点的教学资源生成系统,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将时政事件智能转化为适配各学段的案例资源,并自动融入各学校的校园特色思政育人元素。在应用生态方面,形成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库,开发分层资源供给平台,为小学打造沉浸式启蒙场景,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政意识;为中学构建议题式实践工坊,增强学生的思政实践能力;为大学定制思辨型研习矩阵,提升学生的思政理论水平。
- ‹‹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