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近年来,习在两院院士大会、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等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人工智能对我国科技界和制造业的重要意义。他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习说的“革命性变化”? 李德毅:习的话能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理解当下日新月异的科技大变革。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20多年,目前正处在一个新阶段。我想未来30年,是人类最关键、最需要重视和把握的30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远超人们的预估。如果说,2016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未来的15年到20年,将是人工智能的时代。
-
-
汤姆猫300459)2月17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2月17日接受15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答:公司海外子公司Outfit7以塞浦路斯为总部,研发与创意团队分布于塞浦路斯、斯洛文尼、英国、美国等地。其中,塞浦路斯研发团队主要负责养成类产品的更新与运营,斯洛文尼亚研发团队主要负责汤姆猫家族IP新产品和其他创新性产品的研发。公司高度重视全球研发体系的建设与人才培养,始终秉承对Outfit7管理团队和核心人员的重视和信任,在完成收购后,大力提拔优秀的海外中高层管理人员,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持续引进优秀人才,从全球化经营的视角进一步优化了Outfit7的组织架构、明晰了其治理体系,提升了其研发产能。
-
常务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敏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AI落地金融之路”见解论坛上表示:“AI()正在驱动一场深远的行业结构性变革,商业价值的核心不再局限于软件工具本身,而是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通过AI直接交付业务成果。作为AI应用的高潜领域,行业正在经历全流程智能化重塑。AI已超越试点和实验阶段,全面融入承保、理赔、营销、客户服务等核心环节。这一融合不仅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也显著优化了客户体验,使 近年来,随着AI技术加速从“技术探索”迈向“产业落地”,金融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场景丰富的领域,已成为AI技术应用的“主战场”。据介绍,众安保险已在全业务链路中深度嵌入AI能力。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众安保险自主研发的AI中台“众有灵犀”成为公司业务变革的核心引擎,已覆盖保险业务全流程需求。同时,众安保险还将AI等技术深度融入保险业务场景,并在公司多个业务生态中初见成效。
-
股份有限公司获悉,10日凌晨,在浙江绍兴城际铁路柯桥站施工现场,总重4000余吨的钢箱梁应用(AI)实现毫米级精准落位,标志着国内首次在运营铁路桥梁上尝试应用AI技术换梁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我国既有铁路改造升级提供了新方案。 中铁二十四局柯桥站项目经理潜英飞介绍,项目引入AI系统,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三维模型,通过40个高精度传感点实时采集梁体姿态数据,实现毫米级精度准确感知。该AI系统由感知、仿真、控制三大模块组成。感知模块相当于眼睛,集成光栅、拉线传感器、应变片及北斗定位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梁体沉降、应力与位移;仿真模块用于推演,通过平台可视化模拟施工全过程;控制模块依托智能算法预测梁体运动趋势,自动纠偏并同步操控36个顶升千斤顶和10个水平顶推千斤顶,开创了铁路多跨桥梁快速更换施工先例。
-
中新社北京9月9日电 (记者 刘亮)记者9日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中国已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标准30项,正在制定的有84项,基本覆盖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和安全治理核心板块。 当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述人工智能国家标准为产业健康发展“铺好了轨道、筑稳了地基”。尤其今年,中国在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还有钢铁、电力等传统行业应用方面,新发布10项国标,立项48项技术文件。“可以说,标准正加速牵引创新走向落地。”
-
在市场监管总局9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透露,目前,我国已经发布30项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还有84项正在制定,基本覆盖了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和安全治理这些核心板块,为产业健康发展“铺好了轨道、筑稳了地基”。 尤其今年,我国在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还有钢铁、电力等传统行业应用方面,新发布了10项国标,立项了48项技术文件。标准不仅加速牵引创新走向落地,还实实在在成了产业的“导航仪”和“加速器”。比如,“AI服务器性能测试方法”“异构加速器统一接口”等标准,把算力测评和软硬件接口统一起来,真正夯实了国产AI生态的根基。再比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方法”标准,就像给内容安全竖起“警示牌”、筑牢“防火墙”,为技术应用划出伦理底线。
-
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记者郭佳丽)“人工智能+”有何新特点?如何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人工智能+”行动有哪些与老百姓日常工作生活直接相关?预期能带来哪些改变?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社会各界对《意见》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回答。
-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广泛深度融合。很多人关心,“人工智能+”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又藏着哪些机会?先来看《意见》部署的“人工智能+”6大重点行动,包括“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简单来说,“人工智能+”的关键词,已从“连接”转向“赋能”。让机器会思考、能决策,以AI这台“超级大脑”为核心,为各个流程、岗位配备“智能中枢”。譬如,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方面,我们将拥有更“聪明”的智能家居。想象一下,我们的家居、家电可以“共情”甚至“察言观色”,如一台能感知情绪的空调,当你下班回家它会自动调节至“舒压模式”,缓解你的疲惫。另外,工作方式将更为智能,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特点,改善传统岗位工作环境,减轻劳动者负担,降低安全风险等。比如在矿山开采、高空作业等劳动力紧缺或高危领域,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工人们的可靠“搭档”。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方兴未艾。其中,以DeepSeek、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席卷全球,成为现象级话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重塑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格局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价值导向偏差、AI技术滥用等复杂挑战。面对这场深刻影响国家发展与未来的技术革命,着力筑牢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防线,构建科学完备、运行高效、多维协同的风险防范体系,不仅关乎技术本身的应用效能,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
8月25日,岩山科技(002195)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7亿元,同比下降6.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10.75万元,同比增长 81.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5808.13万元,同比增长159.06%。 2025年,公司围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建设一个更智慧、更美好、更和谐的世界”的使命和“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公司”的愿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基础上,全面深入布局人工智能板块,包括智能辅助驾驶、脑机接口及类脑智能、AIGC等领域,并已取得显著进展。
- ‹‹ 1 2 3 4 5 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