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工智能
  •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支撑 新产业新业态增长可期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支撑 新产业新业态增长可期

      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比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暂的经济代价。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产业新业态迅速“补位”,云端互动、数据拼单、借网络直播带货、靠工业互联网转产等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形成发展新动能。

  • 广西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制造”政策措施

    广西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制造”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全面落实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日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广西支持“人工智能+制造”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壮大我区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根据《政策措施》,我区将加大力度支持智能产品产业化以及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支持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产品以及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开展产业化和生产线建设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入的25%、最高50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具有引领作用项目,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重点支持工业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支持工业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平台、行业模型、行业智能体等开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入的25%、最高500万元的资金补助;打造一批标志性人工智能产品,对具备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潜力的产品、获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 AI绘画的“小秘密”都在这一篇文章里

    AI绘画的“小秘密”都在这一篇文章里

      有了AI,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AI绘画的出现,恰如瑞士艺术家保罗克利所言:“艺术不是再现可见,而是使不可见成为可见。”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目前基于不同类型或者模态元素的AI绘画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发展最久的是“以图生图”,再到近期火爆的“文+图”生图。当然,也有团队已经研发出由语音生成图像的技术。   上传一张图片,或者输入一些简单的关键词,系统就能自动生成一张卡通图像最近一段时间,AI绘画开始在互联网社交平台走红。   AI绘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绘画,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其主要原理是收集大量已有作品,通过算法对其内容和风格特征进行解析,最后再生成新的作品,所以算法是AI绘画的核心。

  • AI作画200元一幅引热议:AI能代替画师吗?版权归谁?

    AI作画200元一幅引热议:AI能代替画师吗?版权归谁?

      ■ 输入几句话,就能生成一幅画作?近段时间,AI作画引来不少关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称自己6张AI绘画作品卖出1200元。   ■ 快速生成画作之外,“AI作画能否取代人类创作者”的话题也引发热议,在社交平台话题#一张画证明人不会被AI取代#中,网友们发表了不少充满想象力的画作来证明人胜过AI。   ■ 多位AI作画使用者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AI作画速度快,可以完成重复性工作,但目前更多是作为工具,起到辅助参考作用。

  • 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紧缺 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差距

    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紧缺 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差距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中国贺岁电影《天下无贼》中这句有名的台词,在当今人工智能领域同样适用。作为一个诞生了60多年的词汇,人工智能技术正加快运用到各个传统行业中,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该领域人才也愈显紧缺。专家表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比较晚,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差距。但随着互联网发展,中国磨练出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他们将在人工智能的新舞台上,加速奔跑。   一年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应届硕士生大约能拿到30万元年薪,博士生则高达50万元。现在,企业给应届生的薪水提高了10%至20%,一些企业给博士生的年薪升至80万元。这是近日在广东深圳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上了解到的情况。

  • 基础领域稍弱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还需补三门课

    基础领域稍弱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还需补三门课

      如今,“智能+”社会已步步临近,社会各界也正积极勾勒未来社会图景。国外人工智能巨头动作不断,在基础技术、应用领域方面都有诸多突破,可以总结为三点:基础研究能力强、跨界创新密集、人才红利持续发挥。   我国在深度学习、识别技术等领域实力突出,在人工智能市场应用层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基础技术、产业链跨界协同、核心人才培养方面则存有短板。业内专家呼吁,未来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和学界应重点关注以上三项弱点,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同时,补足短板,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 世界互联网大会马云、马化腾等“大咖”们都聊些啥?

    世界互联网大会马云、马化腾等“大咖”们都聊些啥?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世界互联网“大咖”们再次云集于美丽水乡乌镇。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分享经济、技术变革关于这些互联网的热门话题,“大咖”们怎么看?   “对网络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其担心不如担当。这几年几乎全球都弥漫在对新技术时代和技术的担心之中,担心机器会抢走工作机会,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最伟大的发明之中。其实,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让人的工作能够进一步地进化。我相信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创造力。”

  • 德国:强化AI技术应用 另辟发展之路

    德国:强化AI技术应用 另辟发展之路

      自1988年成立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以来,德国政府一直在资助人工智能研究。图片来源:德国政府网站   人工智能(AI)是一项未来核心技术,是数字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德国AI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在自主驾驶汽车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但在其他很多应用领域已经落后于引领市场的国家。为此,德国多措并举,奋起直追,希望能成为AI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引领之地,走出一条有别于中美的AI发展之路。   在AI的研发资助方面,德国政府计划到2025年投资30亿欧元,以在良好的研究与创新政策基础上保证竞争力。这一导向作用很明显,地方政府跟着加大投入,如下萨克森州就决定在未来5年内投资1700万欧元扩建和发展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在州内的分支机构。此外,德国博世公司也宣布将在2021年前投入40亿欧元开发AI技术,从而把博世打造成自主驾驶领域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 全球竞相发展AI技术

    全球竞相发展AI技术

      伴随各种AI模型竞相绽放的,还有资本的疯狂涌入;而随着各大公司加大对其产品的保护力度,透明度则不断下降;AI的强大能力和广泛应用也引起了各国政策制定者的重视,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其发展保驾护航。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磅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开放人工智能公司(OpenAI)GPT-4迎来“首秀”;谷歌公司推出聊天机器人“巴德”(Bard)的测试版本,此前该公司就已经推出了医疗大型语言模型Med-PaLM,以及大型语言模型PaLM API和MakerSuite;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也于15日发布了一款类似ChatGPT的产品Claude;无独有偶,中国清华大学推出了支持中英双语的对话机器人ChatGLM。

  • AI文该不该管?

    AI文该不该管?

      近期是高校学生提交课程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审核的高峰期。“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学生在悄悄利用ChatGPT等AI(人工智能)写作软件文,或者用AI辅助论文写作,如罗列提纲、润色语言、降低重复率等。   北京市某高校大三学生程光宇(化名)本学期要交4篇课程论文,每篇都要求在3000字左右。程光宇没有花时间看文献资料、整理、摘录、写作,在交作业前熬了一个通宵,使用ChatGPT完成了论文。   “我起初还担心能不能完成,结果给ChatGPT一个大概方向,它就列出论文提纲,自动续写,写得比我好多了。”程光宇一个晚上就写完了4篇论文,简单修改后提交给教师。

  • ‹‹ 1 2 3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