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分数,人工智能分析,即刻生成一张志愿表,能上的大学、专业及录取概率一目了然今年,AI大行其道,AI填志愿也悄悄流行了起来。 高考刚落幕,报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又成了考生和家长的一次大考。这不,为了一解“燃眉之急”,许多人用上了新科技,去问ChatGPT该读什么大学;而有的企业叫卖“AI填志愿神器”,一键生成选校方案。 “ChatGPT,我今年浙江高考分数620分,喜欢计算机,请告诉我推荐填报什么大学?”记者用了ChatGPT来填志愿,而ChatGPT也没有思索,一秒钟就给了五所大学: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以及杭州师范大学。
-
-
超写实数字人小诤成为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在航天新闻报道、知识科普等领域和年轻人群建立了沟通;“故宫最大裸眼3D文物”实现了22倍高清放大文物,让观众在千里之外也可体验到实物展也难以感受的丰富细节;“光影焕新智能修复引擎”技术让张国荣“跨时空”举行了高清演唱会数字媒体领域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字媒体领域将会呈现出更为多元、丰富、创新的发展态势,给人类带来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和商业机会。腾讯研究院发布报告认为,2022年,文化科技的应用整体呈现虚实共生、视听多维、跨界应用等新的趋势。
-
一夜之间,换脸软件ZAO火了,火到服务器都扛不住了。昨天,大量用户在社交平台抱怨“下了软件却无法生成视频”。与服务器一起“崩”的还有平台上约6000字的用户协议,被多个法律专家指责“过度索取肖像权”。随后,ZAO迅速修改了协议,剔除了用户照片视频不可撤销、永久授权平台免费使用的条款,并表示用户视频会按照法律规定保留在服务器中,但这并不能打消人们对人脸隐私信息可能被滥用或盗用的担心。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已经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应及时系上“安全带”。为了进一步印证类似的人脸App安全性,记者体验了40多款涉及人脸信息识别的App,发现不少问题。
-
“88%科室使用AI产品的是肺结节筛查,6%是冠脉分析,其余依次是骨龄、乳腺和前列腺智能诊断”。 日前,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发布的《中国医学影像AI白皮书》,让传说中的AI医疗扎堆肺结节筛查现象有了一个更直观体现。 AI医疗是AI技术运用最广泛也较为成熟的领域,但伴随争议声越来越大,看好者认为AI能帮助解决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并能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从而创造价值;唱衰者则质疑其同质化严重,落地进程极为缓慢。难道AI医疗走入死胡同了吗?
-
人工智能正一步步走向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本届博览会聚焦“人工智能+”主题,集中发布一批行业新标准、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上有什么前沿产品值得关注?稍后我们跟随记者一起去体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新政策新举动不断推出。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部门发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这是国家层面的规划。在地方上,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近日,全国首个市级人工智能局在浙江温州成立。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目前有哪些优势?促进人工智能迈向更高水平还需要做哪些努力?稍后专家带来分析。接下来,我们先去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看一看。
-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信息技术,现已成为驱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快速发展尤其引人注目,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多场景应用,不仅提升了信息生成和交互能力,也带来了全新的监管挑战。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如何?我国人工智能在哪些领域发展更快?展望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增长潜力到底有多大呢?
-
人工智能技术与命理术相遇,被“AI面相”“大数据算命”等小程序、微信公众号、APP跨界融合。“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AI算命”,不过是披着科技的外衣,背后是一条分工完整的“吸金”生意链。 扫描微信二维码,进入充满科技感的界面,上传一张面部照片,智能软件解码后就能生成一份号称“看透你一生”的分析报告。类似这种主打人工智能看相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APP并不少见。在微信上搜索“AI算命”,仅相关的公众号就有近60个,比如“神算子AI面相”“大数据AI面相”“AI智能算命大师”等。
-
一张照片算出你一生的命运?当算命披上人工智能的外衣,走上发展下线吸金的时候,你还能否识破其中骗术? 扫描二维码,进入充满科技感的界面,上传一张面部照片,软件解码后就能生成一份号称“看透你一生”的分析报告。类似这种主打人工智能看相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APP并不少见。
-
:今天(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表示,人工智能进入爆发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主张发展与安全并重,既要拥抱新事物新机遇,也要装好刹车再上路,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去年10月,习主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清楚阐明了中方的态度和主张。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三个确保:一是确保有益。人工智能的发展应有利于人类共同福祉,符合人类伦理规范,符合国际法规则,符合人类文明进步方向。二是确保安全。人工智能应始终处于人类控制之下,不断提高可解释性和可预测性,为此要建立各种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三是确保公平。应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机构,各国都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中平等参与、平等受益。
-
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深度植入和赋能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持续布局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今年1月19日,连接杭州、绍兴、宁波的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绍段建成通车。杭绍甬高速是目前浙江智慧化程度最高,数字化应用最多的高速公路。杭绍段运行一个多月来,这条智慧高速的各项智慧化设施也在进一步优化完善。智慧高速如何实现智慧通行的?
- ‹‹ ‹ 1 2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