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工智能定义和概念 第3页
  • “人工智能+”未来如何“加”出实效

    “人工智能+”未来如何“加”出实效

      从ChatGPT到DeepSeek,从虚拟算法到多模态大模型,AI正突破认知边界,重塑千行百业。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3000余项前沿展品集中亮相,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一场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应用爆发期已至。热潮之下,如何“加”得扎实、“加”得彻底、“加”得安全,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落地的关键话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发展也日趋加速,“人工智能+”的概念深入人心。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AI+文旅、AI+教育、AI+工业、AI+金融、AI+办公……一系列与人工智能同行的场景和各类AI终端应用产品,吸引着与会者的目光。

  •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逐渐融入各行业生产体系,学界关于劳动价值论问题的讨论也热烈起来。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这一热点问题,现特邀四位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研讨。   主持人:人工智能在推进社会快速发展、加速物质财富生产的同时,也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资本逻辑和人本逻辑等领域引起诸多论争与挑战。目前学界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孙景宇: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概括:(1)在“工人退场”的生产图景下,劳动主体是否发生了从工人到人工智能的质变?有学者提出,作为新型劳动者,弱人工智能生产包含着概率性、选择性等非机械逻辑的内容,可以有计划地实现既定目标,是具备了劳动基本要素的异化劳动过程;当进入超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将进行完全而有意识的劳动、构建高拟社会关系,实现生产的全面自主化和法律赋权的社会化。

  • 微众银行吴海山:经济学研究方式将被5G和AI重新定义

    微众银行吴海山:经济学研究方式将被5G和AI重新定义

      央广网北京5月17日消息(记者牛谷月)5月17日,由搜狐科技主办、央广网作为战略支持媒体参与的“2021搜狐科技5G&AI峰会”在北京开幕。峰会大咖齐聚,共同探讨5G和AI技术的最前沿发展以及应用落地情况。   吴海山指出,可感知经济学是通过各种传感器的数据收集,监测整个经济系统运营趋势,借助AI模型预测将来的方向。对于经济学系统的研究方法论,最早期人们是通过前线信鸽提供的信息去做决策。在AI和5G时代,各式各样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将会重新定义我们研究的方式。

  • ‹‹ 1 2 3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