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沛县教师发展中心张振华老师主持的《农村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实践研究》课题顺利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项评审,正式获颁结项证书。这是沛县教育系统首次斩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结项成果,标志着该县教育科研水平迈入新阶段。 作为我国教育学领域的权威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聚焦国家教育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该课题自2018年7月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教育部重点资助课题以来,历经7年系统研究,创新性构建了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治疗体系。研究团队开发出涂鸦技术、绘画技术、综合表现技术三大类干预方法,其中沛县封侯虎乡土手工艺制作等特色技术,有效促进了边缘儿童、心理障碍儿童等四类特殊群体的心理康复。
-
-
近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美育专项课题《基于美感教育的幼儿艺术活动创新实践研究》结题鉴定会在厦门市海沧区天湖幼儿园隆重举行。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颜晓燕、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陈秉龙、泉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郭冰清作为评审专家,对这项历时两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度评议,一致认定该课题“理论创新突出、实践成效显著”,准予结题。
-
是促进学生应然的化学学科知识、思想观念转化为实然核心素养的关键,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探究与创新融于科学实践;二是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三是一般科学探究能力与与具体化学实验活动相融合;四是,科学实践具有社会性活动特征,尤其强调科学探究(学习)共同体的交流、沟通、协商与辩论等社会性活动对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实验教学的三个取向是:以关键能力为实践手段(体现工具和技术价值);以必备品格为内在驱动力(体现个性心理品质价值);以实践育人为价值取向。关键能力包含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必备品格本质上是科学品格,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人文性特征。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本质就是统一的整体,是化学科学素养发展的两个方面,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外显的科学行为和内隐的科学品格的融合。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向,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这也是新课程“素养为本”教学的价值取向。
-
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和经济环境中,高等教育机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策略,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众多培养途径中,科学教育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讨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科学教育,并强调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性。 在宏观层面,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应该制定和实施科学教育政策,将科学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中。政府需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支持和资源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设施和师资力量,为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科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合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系统,以培养更多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
7月11日,复旦大学与嘉定区政府共建的“复旦大学国际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签约揭牌,入驻中心的复旦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终身教育学院、老龄研究院、空间互联网研究院同步挂牌,标志着校地合作在落实国家科创战略、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上迈出关键一步。 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的见证下,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和嘉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陆祖芳代表双方签署《嘉定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加快共建“复旦大学国际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备忘》。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出席活动。
-
下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章程,供大家参考,当然同学们也可以登录院校的官网进行查看,院校网址是:。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而成,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于2017年9月开始筹建,2019年4月中央编办正式批准成立。 精密测量院拥有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武汉磁共振中心、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导航部、中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分析中心、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共建单位)等国家级平台,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洪湖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院级平台,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波谱探测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空间原子钟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源污染防治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
-
科技教育与创新战略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种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我们的教育体系、科技创新机制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模式。 科技教育与创新战略的融合,首要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将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跨学科的学习、项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教育还应注重个性化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发展空间。
-
最近,大湾区科创高地建设频频传来新信号:科技部提出,将支持大湾区率先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教育部提出,要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 不难发现,多场高规格会议态度鲜明:聚焦“央地协作”,强调“三地协同”,目标则是让大湾区在国际科技创新的地位更加突出,更好服务国家大局。 当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形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比赛、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上,以极其“赛博”的风格展现“速度”与“激情”时,我们就更加确信,以具身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支撑力”愈加明显,“科创密钥”掌握在谁的手中,更是成了关键。
-
九月十五日,观众在服贸会首钢园区教育服务专题展区体验相关产品服务。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二○二四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九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9月的北京,阳光明媚,秋意正浓,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这里举行。此次服贸会继续采取“综合+专题”的办会模式,教育服务专题作为九大专题之一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这次教育服务专题展更加强调将科技与教育结合,展现出教育与科技“双向奔赴”带来的新图景。
-
7月8日,湖南首个XR少儿科教主题科学探索馆在浏阳新华书店正式开馆。作为“文化+科技”下沉县域的创新实践,乐共享XR科学探索馆以沉浸式科技体验和公益教育行动,为县域少儿科学教育注入新动能,开启科普普惠新篇章。 浏阳新华书店乐共享XR科学探索馆,集XR大空间互动、科学秀展演、科学实验课堂、科普电影,科学夏令营于一体,所有内容均为浏阳地区首秀首发。走进科学探索馆XR沉浸探索区,戴上专用眼镜,通过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前沿技术,孩子们可飞越太空、探秘海洋、穿越历史,在虚实交融中激发科学兴趣。在馆内电影区,首映系列科学影片,以震撼视效呈现基础科学原理,吸引众多家庭现场打卡。
- ‹‹ ‹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