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这次培训,犹如一场知识的盛宴,为我们这些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专家团队送来科技教育‘及时雨’”“让我们携手,用科学之光点亮更多教室,用教育之爱温暖更多心灵”…… 值此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作为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同承办的“院士专家走进定点帮扶县专题活动”重要内容之一,面向贵州六盘水市近200名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组织开展的科学教育专题培训,9月14日在六盘水市水城区第一实验中学举行结业仪式,多位受训的基层教师代表作分组汇报时深有感触、收获颇丰。
-
-
九月的金陵,硕果累累。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于9月6日在南京科技馆举办,通过多元实践展现科普与科技融合的江苏样本,为公众搭建起触摸前沿科技的立体桥梁。
-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回望“十四五”以来福建教育事业发展的壮阔图景,以全国“最美教师”廖红为代表的一批教师典型如璀璨星辰,以课程创新为支点,以科教融汇为路径,在实验室、田间地头、课堂机房里,用各自的坚守与创新,搭建起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成长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为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既要让论文写在期刊上,也要让技术长在土地里。”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教授的这句话,道出了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深耕根系生物学研究30年,她既是实验室里的“女科学家”,更是田间地头的“科技特派员”,用科研成果架起教育、科技与乡村振兴的桥梁。
-
昨日,2025年连云港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暨“科普江苏院士专家科普基层行”进校园活动在江苏海洋大学启动。本次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聚焦新质生产力科普、青少年科学教育及民生热点科普,即将推出系列实践性、互动性强的科普活动。市领导胡竹、吕洁参加活动。 2025年9月,是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以来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今年,我市通过市县联动、多方参与的方式,持续打造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科普活动品牌,让市民尽享科普盛宴。本次全国科普月期间,全市将组织开展4个系列共计1000余项科普活动。包括系列主场活动、系列重点活动、系列联合行动和系列专项行动,内容涵盖科技创新、科学教育、数字素养、生态文明、卫生健康、应急安全、农业技术等多个领域。各类科研科普设施将向社会开放,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将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同时还将举办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科普创作传播等专项活动。
-
(原标题:李殿勋在武汉市看望慰问教师 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8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在武汉市看望慰问教师,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 李殿勋来到光谷汤逊湖学校,深入了解学校建设和特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与优秀教师代表亲切交流,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辛苦付出,希望他们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开展全员文体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各类活动强意志、健身心,实现快乐读书、健康成长。他强调,要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平凡教育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还来到学校食堂,察看校园食品安全情况,强调要聚焦“安全与廉洁”两大诉求,进一步依靠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两手并用,深入推进“校园餐”综合整治。他要求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把握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大势与流动趋势,主动回应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的诉求,依靠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整合各类资源,加快重构基础教育供给体系和能力,努力满足广大城乡群众对优质教育特别是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新需求。
-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希望你们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我国共有专任教师近1900万人,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本版推出特别报道,走进曾考察调研过的学校,回访曾勉励过的教师,倾听他们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坚守讲台的动人故事,也向所有扎根在大江南北、奉献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表达由衷的敬意。
-
河北新闻网讯 为积极响应全国科普月号召,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9月7日,2025年石家庄市“全国科普月”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在栾城区航空中心开幕,现场吸引了全市近2000名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及科技工作者参与。 本次活动采用“主场引领+校园延伸”的双阶段模式,设置三大板块,主场活动包括“科学教育嘉年华”和“青少年无人机竞赛”;校园延伸部分则通过“航空航天科普进校园”将科普资源带到学生身边,形成联动效应。
-
中新网杭州9月9日电(张煜欢)北宋年间,福建泉州的工匠们面临一个难题:跨海而建的洛阳桥桥墩饱受海水侵蚀。他们并未选择与大海对抗,而是向自然借力:在桥下养殖牡蛎。这种神奇生物所分泌的天然“黏合剂”,让桥墩历经千年潮汐冲刷仍屹立不倒,成就了“养蛎固基”这一生物工程奇迹。 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召开发布会,“骨02”揭开面纱。该院骨科主任范顺武教授、林贤丰副主任医师团队从牡蛎粘附的奥秘中获取灵感,突破百年医学难题,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骨02”碎骨黏。
-
小蚌埠镇桂花园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职能,精准对接青少年暑期科普需求。依托社区科普宣传室阵地资源,组织党员志愿者担任“科技辅导员”,精心策划航天主题科普活动。通过系统讲解航天发展历程、展示航天科技成果,将弘扬航天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引导青少年深刻感悟“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思想伟力,在科普实践中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活动注重实践育人导向,打造“看听问答”四位一体科普课堂。志愿者运用航天模型、影像资料等直观教具,生动演示航天器工作原理和太空探索奥秘;设置互动答疑环节,针对青少年关注的太空生活、火箭发射等热点问题现场解惑;开展科普知识竞答,引导未成年人主动思考、积极表达。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感受科技魅力,在问答碰撞中培育批判性思维,有效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内生动力。
-
近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黑龙江省科技小院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推动黑龙江省科技小院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6年底,黑龙江省将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小院超100家,实现全省13个市(地)全覆盖。组建产业、区域科技小院集群,打造多学科联合攻关、农业技术转化推广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入驻研究生累计超过200名,培育超过200名高素质“三农”工作人员。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技小院典型样板,使科技小院成为黑龙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 ‹‹ 1 2 3 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