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确定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教监管厅函〔 近年来,昌吉市严格落实教育部《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要求,紧密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目标任务,根据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统筹规划昌吉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聚焦“课程提质、师资强基、资源融合”三大工程,在全市教育系统推进课内外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责、社会协同”的科学教育新格局,着力提升全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
-
暑期过半,《华夏时报》记者调研发现,随着研学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一场由需求端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研学旅游正从“景区打卡”转向“深度体验”。 据艾媒咨询预测,中国研学旅行市场2025年将突破2132亿元,增速超15%。在这一背景下,上市公司纷纷切入研学赛道,文旅企业加速产品迭代,中广核、三一重工等制造业巨头以及科技企业也携产业资源跨界入局,推动行业向“高质量”与“性价比”并行发展。不过,行业发展仍面临教育专业性与商业可持续性的双重考验。
-
7月19日深圳市南山区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对接活动在京东MALL(深圳南山店)举行,这是暨深圳市“科学教育·社会协同”资源对接交流活动后首个区启动区域对接活动。
-
2025年“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日前在江苏泰州体育公园收官。来自全国各省区市44支代表队共571名教练员和2300余名运动员参赛。 自1994年起,该项国家级品牌赛事已开展了31年。赛事以鲜明的爱国主义主题为引领,融合国防教育和现代科技,旨在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届赛事设体育公园制作竞赛、古盐运河广场水池项目及双拥广场大水域竞赛三大赛场。近1200名选手在泰州体育公园体育馆同场比拼航海模型制作技巧。古盐运河赛场设有舰船模型自航及遥控竞赛、水上足球和创新项目。双拥广场则进行提高级别的大水域仿真航行、遥控帆船等竞赛。
-
近日,新疆疏勒县八一中学师生赴云南昆明参加了由北京市八一学校主办的“逐梦深蓝”国防科技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该校与来自全国20所红色教育、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师生齐聚一堂,通过沉浸式实践与多元文化体验,共同开启了一场融合国防教育、科技探索与团队协作的“深蓝之约”。
-
会议指出,中央政治局以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长效机制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习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全院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对集中整改整治工作再梳理、再分析、再完善,补齐制度短板,狠抓制度执行,巩固标志性成果举措,推动学习教育取得更大成效。要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增强党性修养。要规范权力运行,紧盯科技领域易发多发风险点,强化源头治理,大力营造唯实求真的科研生态。要从严监督执纪,强化整改监督,做实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问题。要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推动党委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健全管党治党责任格局。
-
中国科学家精神作为根基于我国科技事业伟大实践的精神体系,在一代代科学家投入科学救国、科研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奋斗征程中,孕育产生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统一。近期,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旨在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培育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科学教育,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兼具人文精神的科技创新人才,对扎实推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枢纽,肩负着培养具备科技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这一重要部署,在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步伐提供了政策引导和实践路径。 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各自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技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创新创造;人文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功用。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的重大论断,将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凸显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科学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强国战略中具有双重功能:既是支撑国家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又是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驱动力。随着时代发展,在当代科学教育体系中,知识的单向传递逐渐显露出局限性。科技史作为连接科学与人文的桥梁,正成为科学教育转型的关键抓手。《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师范院校普遍建立数学、科技、工程类教育中心,加强师范生科技史教育,提高科普传播能力。科技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以“课程重构、师资革新与评价体系重塑”为逻辑主线,立足科技史如何赋能科学教育,以助力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文化底蕴的新时代科学人才为出发点。
-
中新网长沙7月24日电(刘曼 钟婷)从校办工厂到学习工坊,再到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湖南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成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示范单位、国内领先的工程教育实践平台和创客空间。九三学社湖南大学委员会主委、湖南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主任胡玉鹏正带领团队持续探索“3+X”创新训练教学模式,培养既具备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又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胡玉鹏在博士入学初期曾与同学联合创办互联网公司,主导开发儿童疫苗预约系统,并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这段创业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结合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注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 ‹‹ 1 2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