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与创新的关系
  • 南京大学携手云龙区共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南京大学携手云龙区共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为深入贯彻习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战略部署,近期,教育部发文确定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云龙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加强大中小协同育人,教育部还确定了南京大学与云龙区结对,推动高校优质资源支持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深化实验改革探索,成为全国14个校地共建项目之一,江苏唯一。

  •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布关于“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声明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布关于“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声明

      近日,我们收到来自社会上对于国内高校各类拔尖计划招生工作的意见,其中对“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数学领军计划”)理解不够全面、准确,影响到“数学领军计划”正常的组织秩序。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并且认为有必要面向社会做出准确解读和澄清,现发表声明如下:   “数学领军计划”是由丘成桐先生亲自倡导设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在多个方面与传统拔尖人才培养途径存在显著差异。   培养目标不同:国际各高校数学系/学院均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比尔盖茨等卓越的企业家曾在哈佛大学应用数学系就读,亦有其他高校数学系以为各行各业输送数学相关人才为目标。数学领军计划致力于在中国本土培养世界一流的职业数学家,带动中国乃至全球数学研究水平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数学的面貌。数学领军计划的培养目标与家长或社会上传统印象中的数学系培养通用型数学人才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数学领军计划奉行“少而精”的原则,旨在提升数学研究水平的同时,促进基础科学水平提高,进而对科技及工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欧美等数学水平较高的国家,能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重要文章的数学家往往不超过1万人。

  • 为促进创新人才涌现硕士学制应缩短而非延长

    为促进创新人才涌现硕士学制应缩短而非延长

      近期,包括宁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在内的国内多所高校正式宣布延长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学制至3年。对此,《中国科学报》也曾进行过相关评述(详见2025年8月5日第3版)。   事实上,早在2000年左右,国内多所高校就曾旗帜鲜明地进行了缩短硕士学制的探索,将3年学制缩短为2年。彼时,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研究员任兵也曾发文,并在进行深入国际比较论证后得出结论,“现行的硕士生学制、培养目标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缩短硕士生学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类型和规格日益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 从割裂到融合这所学校探索以教学方式变革重塑初中科学教育新生态→

    从割裂到融合这所学校探索以教学方式变革重塑初中科学教育新生态→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年级学段有机衔接、相关学科横向配合,凸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综合化实施分科课程的路径。”   山东省济南市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力探索综合化实施分科课程的路径,努力打造“全市域推进、全学段贯通、全学科融合”的科学教育新范式。济南第三十四中学作为试点推进学校,聚焦“分科教学与科学核心素养整体培育”,以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理论为引领,积极探索“双标”联合驱动的初中科学教育融合实施路径和策略(见图1)。围绕《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科学课程标准”)中4个跨学科概念和13个学科核心概念,构建融合型教学框架,开展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等学科融合教学及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编写《初中生科学素养培育手册》(见图2),探索新时代科学教育改革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 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两者良性互动关系初探

    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两者良性互动关系初探

      “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5月26日,习在致信祝贺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时提出“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及两者关系的认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理论内涵及贯穿其中的方法论,准确把握“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两者良性互动的关系,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贡献。

  • 更好打造新时代科创人才培养生态

    更好打造新时代科创人才培养生态

      科创人才是指那些拥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并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成果转化的高素质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需要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科创人才队伍。这意味着既要立足本土实际,强化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又要注重全球视野下的协同创新,通过开放协作与本土化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打造新时代科创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   本土化培育是我国科创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核心战略。相关数据显示,我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每年毕业生数量已突破500万大关,但关键领域高端人才自供率仍有待提升。通过优化本土教育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等措施,能够为科创人才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 ‹‹ 1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