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以下简称《框架》2.0版)正式发布。 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以下简称《框架》)于2024年9月发布,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一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为应对新机遇新挑战,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牵头组织人工智能专业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制定了《框架》2.0版。作为全国网安标委技术文件,《框架》2.0版在2024年《框架》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持续跟踪风险变化,完善优化风险分类,研究探索风险分级,动态调整更新防范治理措施。
-
-
为顺应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需求,立足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掌握大模型推理、知识蒸馏、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依托新工科建设,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在大模型、小模型及多场景AI应用中的开发、优化与研究能力。课程涵盖大模型优化、推理加速、数据挖掘等前沿方向,确保学生掌握AI最新技术。此外,强化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建模,涵盖数据标注、知识图谱、AI伦理与安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未来AI+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
。该专业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特色,是一个理实结合、侧重人工智能应用的宽口径专业。依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实践方法及其应用技术,胜任的软件开发、系统管理与运维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主流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独立解决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工智能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经过五年的锻炼实践,可成为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
-
年获教育部备案和审批的新办专业,是以数学、信息理论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软、硬件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专业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广泛,发展迅速。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人,讲师3人,其中博导2人,硕导8人,长江大学教学名师1人。近5年,本专业老师承担和完成了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在夯实专业基础教育、推动学科创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成效显著。
-
在阿联酋 2031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驱动下,・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MBZUAI) 正以 AI 专业学术全球排名前十的硬实力,重塑 AI 教育格局。这所由阿联酋总统创立的学术引擎,不仅承载着中东向科技转型的雄心,更以丰厚奖学金覆盖所有学位项目,为全球优秀人才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黄金大道。 在能源、物流、旅游、医疗、教育、网络安全等九大优先行业部署人工智能,通过概念验证资金和政府 — 企业联合试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
近年来,小到手机里的语音助手,大到自动驾驶汽车,AI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AI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选择出国攻读AI专业的中国学生也越来越多。面对全球众多高校和多样化的AI研究方向,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事情。 AI学科体系包含多个专业方向,建议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理性选择。核心专业方向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方向)、人工智能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方向则涵盖机器人工程、认知科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等。具体而言,偏好理论研究的同学可以重点考虑机器学习专业;而倾向于应用开发的学生,则更适合选择人工智能工程或机器人学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
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7月12日,市政协教育界部分委员前往位于徐汇滨江区域的上海“模速空间”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调研活动,并座谈交流。 市区共建、联手推出的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作为全国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助力上海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模”聚焦最前沿的大模型行业,“速”代表行业发展速度、上海布局速度,“空间”则指专为青年人才打造低成本、高密度、强互动的创新创业空间。委员们在“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展厅实地了解大模型产业发展的前沿态势,观看相关入驻大模型企业产品展示。“模速空间”负责人介绍了筹建情况和提供的算力调度、开放数据、评测服务、金融服务、综合服务等全过程创新创业保障服务,全方位赋能通用大模型、垂类大模型以及大模型应用初创企业,全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
2025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正式获批设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本科专业,该专业名称与近年大热的“人工智能”专业虽然名称相近,但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新设立的“人工智能教育”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兼具人工智能技术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破解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师资短缺难题,服务国家教育智能化战略需求。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社会,深刻改变着包括教育在内的方方面面。”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表示,培养能够驾驭新技术的“数字公民”,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孙竞、李依环) 近日,2025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安全竞赛在北京邮电大学举办。本次赛事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北京邮电大学等联合承办,吸引了全国88所高校的350支队伍报名参赛。 赛事创新采用“作品开发+攻防对抗”的双赛道模式,直击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前沿挑战。作品赛涵盖AI内生安全、AI应用安全和AI赋能安全等方向;对抗赛聚焦垂直领域AI安全场景,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攻防对抗,提升参赛者对AI安全技术的掌握水平,并推动AI在政务、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安全应用。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