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引导高等学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特制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和201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
-
近日,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社会科学院、省科协、省学联联合下文,公布了第十六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人工智能学院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的好成绩。胡振涛、周林、周毅、宁念文4位老师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 自2022年12月“挑战杯”赛事启动筹备以来,学院充分动员、积极推进相关准备工作,采取“多对一”辅导方式,每周项目进展汇报制度,赛前实战路演模拟等多种举措,解决选手遇到的难题,打磨各支参赛队伍作品,鼓励选手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比赛。其中,获得特等奖的是胡振涛、周林老师指导,李艳阳等5名同学完成的《默测——基于深度学习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症诊测系统》;获得一等奖的是周毅、宁念文老师指导,王章云等7名同学完成的《面向人-车-路-环境的驾驶行为预测与智能决策系统》;获得三等奖的是周毅、宁念文老师指导,吕怡宁等3名同学完成的《城市交通路口态势感知与自适应协同控制》。
-
在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空间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教工支部的党员们组成了一支产学研融合的硬核团队,他们中有博士2名、硕士15名,副高及以上职称8名。他们将支部堡垒建在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交汇点,以 “科技特派员先锋队” 的红色旗帜为指引,让党旗在卫星云图与光谱数据交织的民生赛道上高高飘扬,生动诠释着基层党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示范力量。 “烟草种植面积的精准管控,曾是困扰管理部门的难题 —— 人工统计效率低、误差大,难以实现科学调控。” 站在光泽县司前乡的烟田旁,支部党员黄风华教授指着手机里清晰的烟田覆膜识别图,向农户们展示团队研发的 AI 监测技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
-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亲自题写校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线电专家、经济专家李强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她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
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张浩洋通讯员/黎汉忠)为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深入推进“科技引领”“港澳融合”工程,8月12—13日,2025粤湾云谷“YOUNGGUYS挑战杯”暨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港澳赛初赛在粤湾云谷智慧产业园成功举办。 本次赛事由市科技局、市台港澳事务局、市人才工作局等单位指导,江门市东信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粤湾云谷智慧产业园联合主办。赛事作为江门以“港澳赛”为核心打造的专项赛道,吸引了来自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68个团队同场竞技,其中港澳组46个、创业组22个,充分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
-
清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壮筋骨、展才华、作贡献。 加强统筹部署,持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由1个证书项目、3门双创通识课、150门双创专业课、102门线上创业慕课、百余项双创训练项目和赛事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厚植创新创业思维。开设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证书项目,设立智能硬件、机器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6个前沿实践方向,组建涵盖各工科院系、美术学院、经管学院等21个院系、有利学科交叉融合的导师团队,以创新产品开发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与素养。建立6个校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包括侧重“创意”的未来兴趣团队,侧重“创新”的iCenter和艺科基地,侧重“创业”的“创+”、x-lab和i-Space,为学生提供从创意、创新到创业的全链条成长通道,鼓励项目落地转化。安排33名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2万余平方米场地服务创新创业团队,为注册团队提供无偿种子奖金、免费工位、机构对接、孵化辅导、地方合作等全方位资源支持,引导学生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