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7日,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在斯德哥尔摩的启动,被特朗普政府渲染成一场“接近达成协议”的积极对话。 暂停对华技术出口限制、计划将24%的关税再推迟90天,这些动作背后,藏着特朗普对自身困境的焦虑。 这场为期三天的谈判,被美国财长贝森特定义为“前两次的扫尾”,在贝森特看来,此次谈判焦点集中在,“希望中国减少制造业产能过剩”、“禁止购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等议题上。 对此,王毅外长早已强调过:如果中国不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如何弥补缺口,保障14亿多中国民众的需求?
- 
		
		
- 
		
		,欧洲需要与美国达成协议,也希望与美国达成协议。卢特尼克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欧盟提供的协议是否足够好,足以让 此前,欧盟方面及多个欧洲国家领导人均表示,如果无法在8月1日美关税措施生效日之前与美达成满意的贸易协议,欧盟将采取反制措施应对美关税。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在7月23日表示,如果谈判破裂,反制措施将于8月7日开始生效。 当地时间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电话会谈,围绕当前欧美贸易关系交换意见。 
- 
		
		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5月12日,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同意于5月14日前采取有关举措。 美东时间5月12日,美方发布行政令,宣布自美东时间5月14日0时01分起调整对华加征关税措施。 为落实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的重要共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今天发布公告,自5月14日12时01分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调整为10%,在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自5月14日12时01分起,停止实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6号)规定的加征关税措施。 
- 
		
		将(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中国将(一)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二)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 ‹‹ ‹ 1 2 3 4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