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共享单车”线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华社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新华社半月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2017中国社会发展高峰会暨2018社会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同时发布了2017年热点舆情事件。 分析发现:社会矛盾领域依旧是舆情高压区,但公共管理领域的舆情压力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降低,各种公共政策、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在舆论场认同度较高;乐视、海航、万达、百度等知名企业舆情危机增多,企业舆情的热点事件数量、热度和压力都较上年有所升高。
-
-
一则“女子为救女童被恶犬咬伤”的报道,引发国人点赞,并纷纷为受伤女子捐款。但随后反转为“女子被狗咬伤谎称救人骗捐”,又引发大家愤怒声讨和司法介入;先是有“安徽女大学生称扶老太被讹”吸引眼球,随后又反转为“女大学生撞人本应担责”……新闻报道出现一次甚至多次反转,舆论场的褒贬声也随之逆转,前后反差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不少公众表达了对舆情反转现象的担忧。舆情反转缘何频频出现?舆情反转的背后呈现了怎样的新闻生产特点和舆情演变规律?如何避免此类传播事件愈演愈烈?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梳理和采访。——编 者
-
荆楚网消息(记者周晓燕)江歌案开审,刘国梁离任,杭州保姆纵火被抓……2017年发生的一系列热点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荆楚网网络舆情信息基地根据大数据舆情系统,对2017年发生的舆情热点事件进行以下大数据分析和综合盘点。 事件概述:2017年12月11日,留日女生江歌遇害案在日本东京开庭审理。近一年前,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江歌为保护室友刘鑫,在自己所住的公寓门外被刘的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刺死。江歌的母亲江秋莲事后质疑刘鑫在事发时关闭房门,致使江歌无法进屋。2017年12月20日,日本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陈世峰有期徒刑20年。
-
例如宿迁一教师组织全班为某艺人跳舞应援事件、“钟美美”模仿刷屏事件、广州家长栽赃陷害老师事件、山东女子被顶替上大学事件、艺人仝某往届生伪造应届生高考身份造假事件等等。 教育是国民素质之根本,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族兴。近期涉及教育的多起热点社会舆情事件,个案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同,但是,每个个案的背后,引发的都是教育问题的热议,并有带来危机的可能。 5月10日,一位博主挂出了一段某艺人的应援视频,随即引起大批网友声讨。疑似有两个身为某艺人粉丝的老师,竟在教室里组织起全班小学生给这位艺人应援。
-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29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为进一步规范“自媒体”信息发布行为,按照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恶意蹭炒误导公众、多种手段歪曲事实、不做标注以假乱线类突出问题。 其中,恶意蹭炒误导公众问题方面,重点整治涉热点舆情或公众人物时,假冒当事人、近亲属等,通过账号名称、简介等方式编造身份,蹭炒热点,混淆视听等。多种手段歪曲事实问题方面,重点整治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技术,仿冒他人,或编造社会民生等领域虚假信息,欺骗公众;歪曲解读关乎公众利益的政策方针、法规文件,宣扬“即将取消”“重大变动”等不实信息,制造噱头等。
-
2015年7月25日,自称“代表所有对释永信不满者”的“释正义”发帖,举报释永信和情妇释延洁(少林寺出家尼僧、少林总幼院院长)均拥有双重户籍,释延洁即韩明君;韩明君及她和释永信所生女儿韩某恩(6岁)、释永信另一私生女刘某亚(24岁)的户籍,均挂在释永信母亲的户头下。 2025年7月24日清晨6点58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如常更新了一条微博,随后便消失在公众视野中。这位日均发文1.5条的“网红方丈”,账号突然停更,反常的沉默迅速引发猜测。
-
为进一步规范“自媒体”信息发布行为,按照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恶意蹭炒误导公众、多种手段歪曲事实、不做标注以假乱线类突出问题。 其中,恶意蹭炒误导公众问题方面,重点整治涉热点舆情或公众人物时,假冒当事人、近亲属等,通过账号名称、简介等方式编造身份,蹭炒热点,混淆视听等。多种手段歪曲事实问题方面,重点整治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技术,仿冒他人,或编造社会民生等领域虚假信息,欺骗公众;歪曲解读关乎公众利益的政策方针、法规文件,宣扬“即将取消”“重大变动”等不实信息,制造噱头等。
-
情绪先行不可取,谣言需理性对待。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人们往往容易被最初的信息所引导,进而不假思索地发表看法。事件中,自媒体为吸睛引流,截取15秒视频,配上“又现拦门”等极具煽动性的标题,刻意煽动公众情绪,误导舆论走向。许多网友在未了解事件全貌时,便化身“网络判官”,仅凭模糊视频和片面言论,就对当事人进行口诛笔伐。谣言止于智者,真相需要耐心。近年来,“键盘断案”屡见不鲜,盲目跟风指责不仅伤害当事人,更扰乱网络秩序。面对热点事件,我们不妨多点耐心、少些武断,让“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待官方的权威通报。
-
尽管后续法院通过公布现场视频澄清了事实,承认表述不当并道歉,但这场因普法失误引发的舆情危机,暴露了当前普法宣传的系列问题。 青岛案例的争议核心在于,法官对案情的描述与事实存在偏差,将普法案例被简化为“故事化”传播,为追求传播效果,刻意放大戏剧性冲突,甚至虚构情节。 在此事件的普法视频中,法官称原告“突然转身”导致相撞,但现场监控显示其仅为“缓慢转身站定”,而被告则因未注意观察撞上原告。这种对关键细节的失真描述,直接导致公众对“安全距离”的误读,甚至引发“走路需保持距离”的荒谬联想。
-
今天,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并通过爱康国宾官方公众号进行直播,称要起诉自称被漏诊的张女士,使得事件再度发酵。 先确认事实,再分析判断,这是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无论是刑事判决书还是民事判决书,看一下就会知道,法院都先“审理查明”,然后再“法院认为”。如果事实都不能全部掌握,谈不上“查明”,分析则毫无意义。 很多时候,一家公司遇到危机事件做出的策略选择,背后往往有外界不知情的原因,不是“老板傻”这么简单,随意评价反而显得外行、不客观。
- ‹‹ ‹ 1 2 3 4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