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规范 第2页
  • AI科技伦理规范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三类活动需开展专家复核

    AI科技伦理规范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三类活动需开展专家复核

      为规范人工智能科技活动伦理治理,由多部门联合起草的一份规范性文件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止于2025年9月22日。   8月22日,据工信部官网消息,工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起草了《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据悉,《征求意见稿》是《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细化和落实。其中明确了人工智能科技活动的伦理要求,强化标准建设、中小微企业服务等支持措施,帮助企业切实提升科技伦理风险防范能力,鼓励负责任创新,助力企业更快更稳融入全球市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和赋能应用。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出台在即 有望推动AIGC产业规范发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出台在即 有望推动AIGC产业规范发展

      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重点强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训练数据及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其中,就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作出五大要求,提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同时,也对产品的训练数据作出五项要求,提出“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多样性”。   “《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意味着AI行业的标准化步伐正加快,AIGC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红利期即将来临。”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首席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相关条例可以看出,我国极为重视此轮AI所引领的科技变革,有关部门在鼓励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的同时,也致力于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困境。

  •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激发创新活力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激发创新活力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均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潜力。但与此同时,如何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保障技术安全、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国际合作,成为下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取得了显著成就。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赋能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 欧盟《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8月2日生效AI企业需知新规

    欧盟《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8月2日生效AI企业需知新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政府都在想办法规范其应用。最近,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最终版《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帮助企业更好地遵守监管标准,推动AI技术健康发展。   这份准则由13位独立专家组成的团队开发,并采纳了超过100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参与者包括AI开发者、学术界、民间组织、版权持有者以及安全专家等。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确保了准则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在全球AI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欧盟此举不仅有助于提高AI系统的安全性与透明度,还能够增强公众对AI技术的信任。对于企业来说,遵循该准则可以减少法律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

  • 德泰高科人工智能行业新标准 引领技术规范与价值创新双升级

    德泰高科人工智能行业新标准 引领技术规范与价值创新双升级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千行百业的今天,技术创新与行业规范的平衡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德泰高科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十余年的技术沉淀与行业实践,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安全规范》系列标准,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场景落地、安全管控、伦理审查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以 “新标准” 引领人工智能行业从 “高速发展” 向 “高质量发展” 跨越,树立技术规范与价值创新的双重标杆。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深度学习、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其在快速落地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行业痛点:算法偏见导致的决策不公、数据滥用引发的隐私泄露、技术黑箱带来的责任界定模糊、不同场景下技术适配性不足等问题,不仅制约了技术价值的充分释放,更对社会信任与产业生态造成潜在风险。基于此,德泰高科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启动标准制定工作,历经三年调研、百次专家论证,最终形成涵盖 8 大技术领域、12 项核心指标、300 余条实施细则的新标准体系。

  • 乐鹏教授牵头起草的首个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乐鹏教授牵头起草的首个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国际地理信息人工智能标准《地理信息 人工智能样本标记语言 第1部分:概念模型》(Geographic information — Training data markup languag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Part 1: Conceptual model)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标准编号为ISO 19178-1:2025。该标准由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乐鹏教授牵头起草。该标准的发布是继武汉大学在OGC发布首个国际标准后,在国际标准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 新华报刊-环球

    新华报刊-环球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统计,2024年泰国吸引外国游客共计3554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数量最多,达670万人次。   泰国2024年旅游业收入占整体GDP比重为14.7%,而工业产值占GDP比重高达29.7%,泰国是东盟国家中的“工业强国”。   在泰国国际学校就读,家长要学会从“监工者”变成“支持者”,而学生需要从“任务执行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认清现实、理解制度、规划路径,才能让“在泰置业”真正成为生活质量提升的选择,而不必担心陷入困扰与焦虑。

  • 系统观引领中国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构建

    系统观引领中国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构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的重要任务,并强调指出,要“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在世界各国积极探索构建本国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管理机制、达成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国际共治的共识等背景下,厘清AI产业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激烈竞争态势,就中国而言,AI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而安全监管,则是确保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捍卫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首要任务。发展与管理二者不可偏废。

  •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 我国部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 我国部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魏玉坤)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发展日趋加速,“人工智能+”的概念深入人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市属各高等院校,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   《福州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省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工作部署,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机遇,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543X”新赛道格局,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打响数字福州国际品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 ‹‹ 1 2 3 4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