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 2024年,深圳体育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正以科技赋能与赛事经济为双轮驱动,在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道路上加速奔跑,有望成为国家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 场地设施方面,深圳大力推进城市公园、滨海绿道、社区体育设施等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0分钟运动圈”。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各类体育场地超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2平方米,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将绿色生态与体育健身完美融合,全市1320个公园中,62%成为市民最青睐的健身场所,真正实现了“开窗见绿、出门健身”的美好生活图景。
-
-
人民财讯9月9日电,9月9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政策吹风会,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政策措施。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介绍,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新兴业态加速兴起,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在“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热潮推动下,体育消费从传统的体育服装、鞋帽、器材等商品消费,扩展到健身休闲、赛事观赏、体育旅游等服务消费。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销售同比增长22.2%,福建、四川、广西等7地监测的500余场重点赛事活动,场均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
-
骑行25年,在深圳生活17年,曾执裁环青海湖、环喜马拉雅、环崇明岛等国内外自行车赛,深圳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潘勇笑称自己“将爱好做成了工作”。他骑着心爱的自行车穿梭于鹏城的每一个角落,也见证了这座“赛事之城”的完美蜕变。 潘勇认为,活力、青春、创新等深圳特质,在一系列世界级赛事的承办中具象化了。他期待深圳以赛事为支点,撬动科技、生态、人文的协同发展,“‘赛事之城’的定位既是城市气质的彰显,也是成为全球体育赛事坐标的雄心壮志。未来我们需要在品牌独创性、跨境制度化、人才专业化等方面深耕,方能在国际体育城市版图中刻下‘深圳印记’”。
-
8月8日,在第17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由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南山区体育总会与南山区体育舞蹈协会联合承办的“喜迎十五运·逐梦大湾区——2025年深圳市‘全民健身日’活动南山区分会场”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文体公园开幕。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积极筹备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南山区以此为契机,通过体育展演、互动体验等形式,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激发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营造全民迎十五运的热烈氛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融合发展。
-
售楼处电话: 销售中心电话: (中介勿扰)在售户型图丨项目详情介绍丨最新售价丨项目周边配套丨详细在线解答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周边是大南山、小南山、赤湾山三大自然山林景观,与伶仃洋海景交融共生,将山海之境尽揽于心。项目还毗邻小南山公园、文天祥公园、赤湾公园、华英路景观公园、大南山公园、月亮湾公园、兴海公园七大公园,在山风海风之中,可享受漫步于自然的生态意境。
-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2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深圳,如何加速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从赛场到街头,从竞技到产业,深圳该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快速行动?7月27日,在市政协“委员讲堂”上,4名市政协委员展开一场热烈讨论。 在深圳体教融合背景下,我们能否真正把体育和教育变成一条路径,而不是两个系统?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弘金地体育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丰宁抛出第一个问题。 市政协委员、体育界别召集人、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总经理周松表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三观塑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体育和教育从来不是两个体系,而是一条共同的道路。只要设计好这条道路,相信包括冰球在内的各种体育运动,都能在深圳扎根、长成参天大树。
-
随着体育与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2025年4月28日,深圳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篮球文化地标——NBAHoopPark深圳K11馆盛大开启。这座融合艺术与运动的多功能场馆,不仅是大湾区首个集球场、餐饮、酒吧、社群于一体的NBA旗舰体验中心,更成为了区域体育文化的重要象征。场馆的揭幕,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和媒体的关注,也预示着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走进NBAHoopPark深圳K11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米白色与棕色调交织的现代设计,金属框架与高端皮质沙发彰显品质。场馆内设有一块美观实用的标准NBA比赛球场,配备先进的照明和音响系统,为运动员和观众营造沉浸式的比赛氛围。二楼设有复古风格的酒吧与咖啡厅,配合场馆整体的艺术氛围,成为球迷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从场馆望出去,太子湾蜿蜒的海岸线与海风相伴,令人身心放松,感受城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