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教育与科技创新
  • 科普教育中心展厅设计-深圳信可威

    科普教育中心展厅设计-深圳信可威

      科普教育中心展厅的设计对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激发创新思维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展厅设计,不仅仅是展示科学知识的平台,更是通过互动、沉浸式体验来激发观众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场所。下面将围绕科普教育中心展厅设计的主要思路进行分享,探讨如何从空间规划、展示内容和互动体验等角度入手,打造一个既具教育性又充满吸引力的展厅。

  • 5G+AI+VR加持 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带你沉浸式体验未来科技

    5G+AI+VR加持 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带你沉浸式体验未来科技

      央广网石家庄8月29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禹云飞)1个主场活动、7类主场系列主题活动、N场专项活动……8月28日,记者从2025年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北省将于2025年9月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系列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   “首个全国科普月河北主场系列活动采用‘1+7+N’基本框架,即1个主场活动+7类主场系列主题活动+N场专项活动,于9月13日至14日在雄安新区集中开展。”河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华世勃介绍,主场活动将采用“线验+线上互动+沉浸式科普+科技赋能”四位一体的模式,突出雄安新区在智慧城市、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技特色,打造具有未来感、科技感、实践感的省级全国科普月盛会。

  • 这趟科普旅程带给我的(创新谈)

    这趟科普旅程带给我的(创新谈)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既要守护好高原的文化根脉,也要积极拥抱科技浪潮,让创新的种子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   3D城市规划模型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的展台上缓缓旋转,机器人在科技馆的擂台上展开“对决”,无人机在智慧农场的田垄间划出精准的航线……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下,我们这些来自新疆、西藏的1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一次跨越3000公里的科普旅程。这趟别开生面的旅行,为我打开了一扇连接传统与创新的大门,让我更加真切地触摸到了科技的温度与力量。

  • 东塔镇科技创新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的时空冒险

    东塔镇科技创新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的时空冒险

      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索与热情愈发重要。2025年5月11日,东塔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科技筑梦创新成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活动,吸引了近40名青少年参与。在这场以“时间旅行者的冒险”为主题的科学戏剧表演中,孩子们不仅体验了戏剧的魅力,更在穿越时空的过程中,领略了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活动现场,表演围绕“时间旅行者”的主题展开,带领参与者穿越至史前时代和未来世界,生动演绎了火山喷发、日晷计时、金字塔的奥秘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科学知识。通过这种沉浸式的戏剧形式,时间、物理、天文等抽象概念被巧妙地融入剧情中,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 科技与教育融合新突破!普陀青少年科学体验突破300知识点

    科技与教育融合新突破!普陀青少年科学体验突破300知识点

      在苏州河畔,春意盎然的景色映衬出一片充满活力的科学探索热潮。位于普陀区的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长风校区,作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不断创新,成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火种”。自2021年12月正式启用以来,活动中心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设计理念,吸引了每年超过3万名青少年前来体验沉浸式的科学探索之旅。如今,随着入选首批上海市儿童友好特色实践点,活动中心在青少年科普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走进占地4062平方米的活动中心,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242平方米的“水感知空间”。这里通过多媒体互动投影和雷达交互技术,巧妙地将“自然界中的水”、“人工世界中的水”以及“实验室中的水”三大板块融合在一起,构建出包含超过300个知识点的沉浸式学习系统。孩子们在“人工世界的水”展区,通过互动装置和实物模型,亲身体验水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涵盖了150余个水科学知识点。孩子们在“戏水”环节中,观察水的流动、听水的声音、体验水的艺术之美,从而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这种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青少年的探索欲望。**

  • 种下科学的梦想 开出科技的鲜花!2025年南渝中学第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暨沙坪坝区科技活动周盛大启幕

    种下科学的梦想 开出科技的鲜花!2025年南渝中学第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暨沙坪坝区科技活动周盛大启幕

      行走在校园里的机器人、用瓦楞纸做的车车、根据月球特点制作的创意场景、还有穿越一万年来到现代的恐龙化石……   5月14日,由重庆市科技局指导,沙坪坝区教委、沙坪坝区科技局、沙坪坝区科协主办,南渝中学承办的“智汇公能·创享未来”重庆市南渝中学第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暨沙坪坝区科技活动周活动正式启幕。5月15日中午,南渝中学高中部还举行了专场科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科学活动的盛宴中来。   南渝中学作为重庆市沙坪坝区科技教育标杆学校,与南开中学教共体、明月湖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单位深度合作,构建“新质人才培养生态”。南开中学校长、南渝中学党委书记肖力表示,作为重庆市科普基地及“科创渝苗”试点校,南渝将推进三个“深度融合”: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深度融合,在课程中厚植“科技报国”的信念;学科教学与科研实践深度融合,通过项目化研学,构建完整科研链条;校园生态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依托西部科学城平台,培育解决真实问题的未来创新者。

  • AI技术革新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新突破

    AI技术革新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深度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2025年,AI技术已成为推动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的重要引擎,众多创新型项目不断涌现,彰显出行业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及“智能交互”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近期,雅安市雨城区联合多方力量在童伴之家举办的“AI小课堂”便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彰显了AI在普及儿童科技教育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创新突破。   从技术层面来看,此次“AI小课堂”依托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结合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为儿童构建了一个寓教于乐的科技探索平台。志愿者通过动画视频和角色扮演,将复杂的AI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例如,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拟的AI绘画工具,通过调整风格、色彩等参数,实时生成高清插画,展现了算法在图像生成领域的技术突破。而在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方面,活动中引入的“我说你猜”小游戏,充分体现了AI在自然语言理解中的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极大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 绿洲课堂点亮边疆童心

    绿洲课堂点亮边疆童心

      日前,中国科技馆与新疆喀什签订《合作共建南疆科普文化综合体框架协议》,将围绕南疆科普文化综合体建设打造现代化平台,涵盖数字化展厅、流动科普教育设施、青少年创客空间等核心模块。近年来,从科普大篷车到科技馆,再到科普文化综合体,借助丰富的展品,科学知识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变得更触手可及,为当地百姓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科普体验。   在喀什科技馆4楼,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盯着机器人拼好魔方。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这里的小粉丝,舞剑机器人、VR飞行体验、材料对比台、量子科学探秘……每次一来就玩得忘了时间。

  • 让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大家谈)

    让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大家谈)

      前不久,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正式公布施行。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本期大家谈刊发3篇稿件,与读者一起探讨如何依法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科普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有赖于高素质的科普人才。科普法中专门增加“科普人员”一章,提出“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凸显对人才的重视。   科技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科普专、兼职人员215.63万人,同比增长7.99%。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等群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激励各类科学界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能有效做大做强科普人才“蓄水池”。

  • 科学教育先行先试中有新意

    科学教育先行先试中有新意

      7月11日,在石家庄市首届中小学科学运动会“水火箭打靶赛”中,参赛选手制作水火箭。 张晓峰摄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名单,我省石家庄市、邯郸市、保定市莲池区、唐山市路南区、邢台市襄都区、沧州市运河区入选。   如何高质量推进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我省各实验区在先行先试中都有哪些新探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科学校本课程有50余种。

  • ‹‹ 1 2 3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