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类发展报告发布:AI时代的人与可能性

网络技术 24
  2025年5月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主题为“选择至关重要:AI时代的人与可能性”。报告系统探讨了AI对人类发展的深远影响,呼吁全球社会通过主动决策塑造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未来。报告强调,AI技术的潜力并非必然转化为人类福祉的提升,其最终影响取决于人类在技术设计、部署和应用中的选择。报告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一、十字路口的挑战与机遇当前,世界正站在技术变革的十字路口。AI技术既能推动社会迈向“文艺复兴”般的繁荣,也可能加剧现有不平等与自由危机。报告指出,过度聚焦于AI未来可能实现的乌托邦或反乌托邦场景是片面且危险的,这种决定论叙事忽视了人类能动性对技术路径的塑造作用。未来并非由技术自主决定,而是由当下的选择所定义——包括哪些技术被推广、如何应用以及为谁服务。

  2025年5月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主题为“选择至关重要:AI时代的人与可能性”。报告系统探讨了AI对人类发展的深远影响,呼吁全球社会通过主动决策塑造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未来。报告强调,AI技术的潜力并非必然转化为人类福祉的提升,其最终影响取决于人类在技术设计、部署和应用中的选择。报告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一、十字路口的挑战与机遇当前,世界正站在技术变革的十字路口。AI技术既能推动社会迈向“文艺复兴”般的繁荣,也可能加剧现有不平等与自由危机。报告指出,过度聚焦于AI未来可能实现的乌托邦或反乌托邦场景是片面且危险的,这种决定论叙事忽视了人类能动性对技术路径的塑造作用。未来并非由技术自主决定,而是由当下的选择所定义——包括哪些技术被推广、如何应用以及为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政策与媒体讨论多集中于AI的供给侧竞争,如国家或企业的技术领先地位、防范技术滥用等。然而,从人类发展视角看,更需关注AI的“需求侧”影响。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创新的社会效益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更依赖与之配套的经济组织方式变革。例如,AI能否真正提升生产力与生活水平,关键在于其是否与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的互补性改革协同推进。

  报告警示,AI在自动化决策中可能无意间侵蚀人类自主权。对人类而言,选择是自由的核心体现;但对机器而言,决策仅是任务的执行。若将关键决策权过度让渡给AI,个体的自主性将面临风险,并通过累积效应威胁集体文化与社会结构。因此,AI开发应聚焦于“扩展而非限制人类选择”,而非一味追求技术的自主性。例如,AI在残疾人支持、性别平等领域的应用可增强人类能力,但需警惕算法偏见对的系统性排斥。

  青少年:AI可增强学习机会,但社交媒体滥用与心理健康风险显著相关。全球心智计划数据显示,18-24岁互联网用户的平均心理健康评分(MHQ)为全年龄段最低,U型幸福感曲线已消失,代之以向下倾斜的直线。

  投资(Invest):确保全球普及数字基础设施(电力、互联网、设备)及配套技能培训,缩小“数字鸿沟”。

  包容(Include):推动多元群体参与AI设计与政策讨论,确保技术服务于全人类需求,而非特定利益群体。

  政策制定者需摆脱“人机替代”的思维定式,探索人类与AI的协同模式。例如,AI可增强放射科医师的诊断能力,而非替代其岗位;新职业角色(如AI解释者、训练师、维护者)将随技术演化涌现。报告强调,健全的社会保障与再培训计划至关重要——全球约61%的受访者期待AI增强工作能力,而仅51%担忧自动化威胁。

  AI创新需从设计阶段即纳入社会目标。例如,应建立新评估标准,不仅衡量技术效率,还需关注其对公平、包容与人类自主权的贡献。报告指出,当前AI模型(如ChatGPT)的答案与极高HDI国家的文化倾向高度契合,而与低HDI国家存在显著偏差,凸显文化多样性纳入技术设计的紧迫性。

  教育体系需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与人际协作能力。医疗领域应通过AI赋能资源匮乏地区的医务人员,但需平衡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

  报告最后强调,AI的未来由人类选择的叙事塑造。摒弃“技术万能”或“技术威胁”的极端论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至关重要。全球HDI进展已显著放缓,2020年后增速创35年来新低,极高与低HDI国家间的差距再度扩大。唯有通过制度设计、公众参与与全球协作,才能确保AI扩展人类自由,而非加剧分化。

  本文由“教育国际前沿课题组”(IFRGE)成员整理,课题负责人张永军,编辑刘强。内容仅供参考,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该文献。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