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停战”再次延期90天特朗普却表态只要中国邀请他就访华
日前,在长达两天的谈判后,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在瑞典落下帷幕。双方一致同意,将“关税暂缓期”再次延长90天,至11月12日。尽管美财长表示,这项协议仍需要特朗普的最终签署认证,但是从各个方面来看,特朗普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说得好听点,中美谈判顺利结束,双方一致同意延期,说得不好听点,其实就是中美还是没能在关税问题上达成一致,选择用“延期”的方式,避免中美再次爆发大冲突。这已经不是中美第一次延期,俗话说得好,再一再二没再三,再延期是真不像话了。
特朗普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总是用“延期”暂缓矛盾爆发,确实是治标不治本。这件事,还得中美领导人当面好好聊一聊,达成一个暂行协议。于是,就在协议公布3小时后,特朗普面对镜头急切宣布,中美领导人在今年年底前必然要见上一面。
显然,在下一次期限到来之前,特朗普希望能彻底解决这件事。特朗普甚至表示,他不介意亲自前往中国一趟,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收到中方的邀请函。说的直白点,特朗普迫不及待的希望与中国谈判,但是必须中方主动邀请,否则特朗普没台阶下。
先不说中美领导人会晤能否顺利进行,这90天的“暂缓期”也不是和想象中一样风平浪静。延期决定首先源于实体经济承压临界点的到来,现行的关税标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美各自的经济发展,更不要说直接撕破脸,征收今年4月一样的巨额关税。
如果中美停止休战,“大打出手”,中美企业全都得崩溃。90天窗口期为双方企业锁定提供缓冲的同时,也在暗暗进行较量。谁能够在90天内合理规划,实现经济止损,就可能在90天后的“中美大战”中获得一线天内也可能出现“变故”,让中美领导人会面这件事彻底泡汤。例如,特朗普已经对俄罗斯下了最后通牒,倒计时10天,如果俄罗斯不能结束与乌克兰的冲突,美国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印度等国家实施经济制裁。
中国作为唯一尚未与美国签署大额贸易协议的主要经济体,成为特朗普的终极目标。加上稀土、芬太尼等因素的影响,特朗普巴不得能够尽快与中方会晤,早日落实中美贸易协议。“要求中方邀请”的潜台词是无非是争夺外交主动权。
一方面塑造中国“有求于美”的公众认知,另一方面,如果会谈失败,也可以归咎中方“缺乏诚意”。不过,中美领导人此前在通话时都曾互邀访问,如今就看双方会谈的地点和场合究竟是怎样,这些外交细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美博弈的结果。
- 
		    上一篇 搜狐要闻小时报2025080407期
- 
		    下一篇 北京消防4月份新闻热点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