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最好和最坏可能!读了这本书才知道

人工智能‌ 27
  人工智能让机器愈发聪明,却也逼近“自主意识”的边界;基因编辑正在治疗疾病,也可能悄然塑造出“定制人类”;元宇宙承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却可能让人类失去对现实的热爱……   在中国人民大学,有这样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它带领学生深入探讨当代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从资本积累的底层逻辑到女性平权的科技赋能,从直接民主的复兴可能到数字治理的利弊权衡……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本书的思路,大胆想象“最好与最坏的可能世界”,开放思考数字时代下人类的未来。

  人工智能让机器愈发聪明,却也逼近“自主意识”的边界;基因编辑正在治疗疾病,也可能悄然塑造出“定制人类”;元宇宙承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却可能让人类失去对现实的热爱……

  在中国人民大学,有这样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它带领学生深入探讨当代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从资本积累的底层逻辑到女性平权的科技赋能,从直接民主的复兴可能到数字治理的利弊权衡……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本书的思路,大胆想象“最好与最坏的可能世界”,开放思考数字时代下人类的未来。

  面对浩瀚宇宙,人类从未停止对“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追问。自20世纪60年代起,科学界便启动了多项寻找地外智慧生命的计划,主要方式包括搜寻外星信号、主动发出人类信息等。

  其中既有“突破聆听”等国际计划,也包括“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等国家级工程。虽然目前尚未接收到确凿的回应,但这些探索活动持续推动着人类科学和技术的前沿发展。

  然而,这一看似纯粹的科学活动背后,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一方面,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并对人类怀有敌意,那么主动曝光自身位置可能反而会带来危险。

  另一方面,即便没有外星人,太空技术本身就足以成为引发地球内部冲突的新源头。当国家纷纷竞相发展航天实力,开展空间部署,太空正逐渐成为新的战略资源争夺场。

  李石老师指出,人类向太空发射的信号无异于朝大海扔漂流瓶,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搜寻了银河系大约千分之一的范围,这不过是宇宙的冰山一角。

  而太空探索的未来走向,取决于人类是否能基于共同利益,构建起国际合作与和平利用的机制,而非走向对抗与军备竞赛。

  2022年10月6日,俄宇航员20年来首乘美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让人看到空间技术领域合作的可能。图片来自中国新闻网。

  基因编辑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伦理边界。起初,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与动物改良,而今正逐步拓展至人体医疗,尤其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可能性。

  在李石老师看来,一旦基因增强成为现实,社会结构将面临剧烈变化。如果部分人通过技术手段在人类认知、身体素质等方面获得显著提升,这种优势将可能以“代际遗传”的形式持续积累,这可能会引发“物种主义”的社会秩序重构。

  为此,她主张必须设定清晰的技术边界:基因编辑应当被限制在“治疗”范畴,禁止用于“增强”。公共资源应优先用于消除因基因缺陷带来的自然不平等,而非鼓励打造“更优子女”。

  2025年5月15日,美国一名患有严重遗传病的婴儿成为全球首个接受基因编辑治疗的病例,治疗后病情改善。

  李石老师指出,基因编辑技术是否能够推动社会平等,取决于两个关键前提:一是人类能否坚守仅将其用于疾病治疗、不用于能力增强的伦理底线;二是如果这条底线无法维持,社会能否在技术普及前实现财富的更公平分配。

  否则,基因编辑可能演变为类似医美的自由市场,人们在“基因超市”中挑选子女的能力特质,带来新的不平等。同时,技术失败将引发终生痛苦及代际权利纠纷,甚至可能解构体育与智力竞赛的公平基础。

  与此同时,人类也开始必须直面一个问题:当AI不再只是工具,而可能拥有类似意识的属性时,我们如何定位其与人的关系?

  当前,AI仍处于前两类发展阶段,但其应用已足以深刻改变科研、教育、传媒等领域的结构。更深层的风险在于,如果未来AI发展出自主意识与价值判断,它将不再是人类设定规则的客体,而可能成为拥有主张的“新主体”。这会从根本上动摇我们现有的法律、伦理与社会秩序。

  此外,即便AI并不产生意识,它对人类自由的威胁也不可小觑。算法监控、信息控制、个性化操控等现象,可能悄然剥夺人们的选择权与隐私权,催生新的“数字极权”。

  因此,她强调,在技术研发尚未突破意识边界之前,人类必须通过制度干预和伦理规范确保主导地位,防止技术对人类秩序的颠覆。

  与此对应,她也描绘了一幅理想的未来图景:外星文明始终遥远而无害,人类独享太阳系宜居环境,不断扩展宇宙探索的疆域。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极大提升了人类的寿命与身体素质,使人类变得更聪明、更健康、更有活力。体外生殖技术受到法律约束,仅为不育者所用,不会引发伦理恐慌。

  人均寿命可达两百岁,但长生不老并不被普遍追求,因为人们仍然珍视生命的有限性所带来的意义感。AI取代了大多数枯燥与繁重的工作,在全民基本收入制度的保障下,人们得以专注于创造性与兴趣性的活动,如艺术、写作、交友、旅行等。

  国际政治走向缓和,军备锐减,国家之间在共同的道德信念下和平开发太空资源。人造“小太阳”解决了全球能源问题,机器人团队在月球与其他星球采矿补给地球资源,普通人也可太空旅游,虽然有人更喜欢去深海或地心探险。

  由于有效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全球气候得到改善,极端天气减少,生态环境恢复,北极熊仍在,岛国没有被淹没。也许那时,在这个美丽的未来世界中,每一个普通人都拥有自由、尊严和幸福的生活,一生丰富、多彩、充满希望。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