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国际重大新闻红海开战!英国船只开火!大战之际美煽风点火
7月6日,一艘挂着利比里亚国旗、由希腊公司运营的干货轮“魔法之海”号正驶向埃及苏伊士运河,就在距离也门荷台达港约50海里的海域,三艘高速武装快艇突然冲出海面,朝货轮猛烈开火,火箭弹划破海天,爆炸声震耳欲聋。
船员尚未反应过来,船身已被击中。甲板上的集装箱剧烈晃动,英籍安保人员冲到甲板,掏出机枪还击,双方在波涛中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交火。
还未等战斗平息,远处又有四艘黑点急速逼近。这次不是快艇,而是无人遥控自杀艇,其中两艘精准撞上船舷,船体瞬间破裂,海水疯狂涌入,整艘货轮如漏斗般快速下沉。
船长紧急下达弃船指令,二十多名船员纷纷跳入救生艇。幸运的是,一艘巴拿马籍商船正好路过,及时将他们救起,避免了更大伤亡。英国安布里公司事后确认,这场袭击符合胡塞武装的典型作战方式。
以色列的反应极为迅速。7月7日凌晨,空袭机群掠过夜空,精准打击胡塞控制下的荷台达、萨利夫、拉斯伊萨三大港口,以及拉斯卡纳提卜的发电厂。港区仓库浓烟滚滚,起重机被炸得歪斜倒塌,整个海岸线宛如炼狱。
爆炸声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附近居民惊恐逃出家门,站在街头不知所措。以色列称这是对红海袭击的报复,并警告胡塞武装:谁敢挑衅,将付出代价。
胡塞武装同样不甘示弱。袭击发生数小时后,其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准将出镜放话称,他们成功拦截以色列导弹,并对以色列本土发射了报复导弹。虽然他并未提供任何证据,但态度之强硬,火药味十足。
以色列防长卡茨随后公开表示,“对伊朗适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也门。”这句话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实打实的军事信号。胡塞武装背后是否真有伊朗支持?虽然没有公开证据,但各方早有猜测。
英国的角色也因此变得更加微妙。这次“魔法之海”号船上安保人员直接开火还击,标志着英国首度在红海冲突中“动了真火”。这已不再是商业安保范畴,而是实质性军事介入。
英国是否会进一步卷入中东冲突?这是外界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来看,英国政府尚未公开表态是否将派遣军舰增援,但海上贸易办公室已发出高级别安全警告,并呼吁船只绕行非洲南端。
相比之下,美国的表现则让人颇感意外。作为长期深耕中东的“老玩家”,美军第五舰队常年驻扎巴林,红海海域部署有大量军力。过去类似冲突中,美国往往第一时间表态、甚至直接出手,但这一次,却选择沉默。
美方仅表示“密切关注”,既未谴责胡塞,也未支持以色列。有人认为这种“模糊战略”是为了避免深陷泥潭,也有人指出,美国此举实际上是在坐山观虎斗,等待局势演化出“有利窗口”。
美国的暧昧态度引发多方不满。有评论称,美国的沉默等同变相纵容,反而助长了胡塞的气焰。胡塞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嘲讽西方护航联盟“形同虚设”,可见其胆量之大、嚣张之极。
红海,这条全球最关键的水上通道,正在成为真正的火药桶。每年全球约12%的贸易量要经过红海,尤其石油、天然气、集装箱运输,几乎离不开这条通道。
如今,马士基、赫伯罗特等航运巨头已开始绕行好望角,航程增加七至十天,成本暴涨三四成。有分析认为,如果红海封锁超过一个月,全球贸易损失将超过300亿美元,油价和运输成本将继续飙升。
航运保险费用也水涨船高,已从0.1%跳涨至0.7%。一艘普通货轮每天仅保险费用就要多掏2万美元,有些船东甚至开始自掏腰包安装反无人机设备,每趟航程成本增加15万元人民币。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攻击方式越来越“去中心化”。胡塞武装不再依赖传统海军手段,而是运用自杀式无人艇、快艇、轻武器,打击面广、行动灵活,国际商船根本防不胜防。
英美等国虽有护航舰队,但面对这些“非对称战术”,依然捉襟见肘。红海这片狭窄海域,俨然已成为游击战的实验场。就连普通船员也开始自费购买安防设备,唯恐下一艘遇袭的就是自家船。
冲突的后遗症正在蔓延。迪拜燃油期货价格一周内暴涨17%,东非至欧洲的货物运输延迟严重,不少欧洲超市的亚洲商品已出现断货迹象。有企业被迫转用铁路运输以维持供应链稳定。
也门荷台达港的一位吊车司机说,以前每天能卸十几艘船,现在整个码头空荡荡,孩子的奶粉都快买不起了。这不仅是地缘冲突,更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现实写照。
中国方面高度关注事态发展。作为全球制造业和出口大国,中国大量商品依赖红海通道运输。一旦局势继续恶化,中国企业将面临更高的运输成本和供应链风险。
中国在中东拥有良好外交关系,近年来积极推动地区和平稳定。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反对任何形式的和单边军事行动。在维护红海航行自由问题上,中国立场清晰坚定。
当前局势仍在发酵。胡塞武装已放话:“下周还要继续袭击。”而以色列无人机仍在也门上空盘旋,海面上的“魔法之海”号货轮依旧在缓慢漏油,等待拖船抢修。
所有人都在等待局势的下一步发展。是继续升级,还是某方出面调停?没人能预测红海的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冲突绝非局部问题,而是全球秩序的一次巨大考验。
红海危机已从一艘货轮遇袭,演化成涉及英、美、以、胡塞乃至伊朗、沙特的多方角力。事件背后不仅是军事冲突,更是全球供应链、能源市场与地缘政治的博弈。当前局势扑朔迷离,红海的每一滴水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信息来源:[1]「微特稿·时事与军事」一艘货轮在红海遇袭后进水 船员弃船逃生 新华社国际[2]4月来首次:红海货船疑似遭胡塞武装袭击 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