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资投资增长
外资撤离警报!印度税收恐怖主义致投资暴跌85%,中企成重灾区
印度2024年净外国投资流量出现了显著下滑,暴跌85%,这一惊人数字背后,复杂监管环境和“税收恐怖主义”成为外资企业撤离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中国的小米、OPPO、vivo等企业,以及美国、韩国等多国公司,频繁遭遇印度的税务纠纷,导致资产被冻结或不得不退出市场。
近日,我国特高压巨头“保变电气”发布公告,将其印度子公司90%的股权以37亿元的“残值价”出售,这一价格仅为当初投资额的零头。这一事件背后,是中企在印度市场遭遇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残酷现实。
外企撤离的影响经济层面:外企撤离减少就业机会和税收。据《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1》数据显示,外企税收占总税收比例逐年下滑,2020年外企税收总额26679亿元,同比下降7%。产业层面:高科技企业撤离影响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国仍处于技术转型和学习阶段,外企撤离可能延缓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进程。
中印发展潜力对比
1、中印发展潜力对比中,中国在经济增长、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就业、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更具优势,印度在人口结构潜力上有一定潜力但面临诸多挑战,双方合作潜力大。
2、人均GDP: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5倍,这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上均显著优于印度。经济影响:由于经济总量的巨大差距,印度在教育、基础设施、城镇化、工业和军事等方面的投入和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这进一步加大了印度超越中国的难度。
3、中印两国的合作潜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治理、多边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根据印度学者的观点,对中印两国合作潜力的详细阐述:经济合作潜力 贸易与投资: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印度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中国的贸易伙伴和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4、中国潜力大。中国有独立的国防工业系统,有最普遍和最严格的基础的义务教育。社会经济规划比较有章法。5年计划运行了12次~因为中国执行力比较高,由政府拉动经济就比较有效。国家可以针对性发展需要发展的项目。并且中国的发展远期布局已经布局到50年之后了。印度是美国专门为中国量身打造的地区竞争对手。
5、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印经贸合作基础深厚且互补性强。中国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及资本技术领域具备优势,印度则拥有庞大市场、丰富劳动力以及发达服务业。2024年双边货物贸易额已达1384亿美元,仍有更多潜力有待释放。
6、官僚腐败、土地改革滞后影响,政策执行效率低。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带一路”辐射全球,印度在多边事务中声音较弱,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西方人认为中印差距本质是“发展质量”而非“增速快慢”,中国构建了系统性优势,印度需解决多方面短板,才能将“人口潜力”转化为实际竞争力。
塔塔集团传8月接手纬创工厂,成为印度本土首家iPhone制造商
1、塔塔集团将在8月接手纬创印度工厂,成为印度本土首家iPhone制造商。据《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印度最大企业塔塔集团预计将在8月与纬创达成协议,正式收购其在印度当地的工厂。这一收购交易标志着印度本土公司首次涉足苹果iPhone的组装业务,对印度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印度本土iPhone组装厂商已出现,塔塔集团将接管纬创印度工厂 印度最大财团塔塔即将接管纬创在印度设立的iPhone产线,这一消息标志着印度本土企业正式涉足iPhone组装领域。据悉,塔塔计划在3月底前接管纬创印度的8条iPhone产线,这将使塔塔成为苹果在印度的首家本土iPhone组装厂商。
3、例如,印度塔塔电子因收购纬创印度工厂而首度进入苹果供应链榜单,成为印度第一家本土iPhone制造商。这一变动显示了苹果在印度市场的布局和战略考量,也体现了印度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综上所述,苹果供应链名单的变动是科技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印度还有多少外资企业呢
外资撤离压力显著关停规模:2014-2021年间累计2783家外企终止运营,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外资从印度股市抽离290亿美元,2025年5月印巴冲突当日即抛售12亿美元国债。投资暴跌:FDI净额从2023-2024财年的100亿美元断崖式下跌至53亿美元,2025年5月同比减少98%。
印度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的进入。这些外企涉及各个领域,从信息技术、制造业到服务业等均有分布。印度主要外企 信息技术领域:印度软件和服务业的外企众多,如谷歌、微软、IBM、甲骨文等,它们都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办事处。
印度的官方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年底,有2783家企业在印度注册的外国公司关闭了业务,约占印度跨国公司的1/6左右。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印度作为“外企坟场”的严峻现实。此外,近期还有一大批欧美企业,如福特、通用汽车公司、哈利戴维森、花旗银行、霍尔西姆和法国家乐福等,也相继从印度撤离。
印度还吸引了许多外国公司在该国开设研发中心,如微软、IBM、谷歌等。 很多国际零售商也进入印度市场,如沃尔玛、亚马逊和苏宁等。 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为外资提供便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
在国际资本推力上,美日澳等国通过“印太战略”鼓励供应链向印度转移,并提供补贴,如日本给予企业额外补贴、欧盟提供电动车税收优惠等。而且印度既是金砖成员国,又与西方有合作,吸引了外资流入。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有战略考量。
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年轻人口占比高,这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增长预期。例如,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巨大,吸引了包括小米、OPPO、vivo在内的众多中国品牌,以及苹果等国际巨头。
印度喊话车企:你来投资,我降关税
印度推出电动车促进政策,喊话车企:你来投资,我降关税 2025年6月2日,据外媒报道,印度政府正积极推出一项新的电动车促进政策,旨在通过向全球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进口关税减免优惠,吸引这些企业在印度本土设立生产基地。
关税协商未达成妥协特斯拉曾多次游说印度政府降低进口关税,并提出通过在印度采购5亿美元汽车零部件换取减税支持。然而,印度交通部长尼廷·加德卡里明确拒绝这一提议,强调印度现行关税政策对汽车企业“可接受”,并指出外资车企可通过海外生产+印度组装的模式规避部分关税。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对印度的访问中,明确要求印度降低汽车和葡萄酒等产品的进口关税。这一诉求被视为欧盟“印度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深化与印度的贸易关系,对冲对华依赖风险,并应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的威胁。
-
上一篇
大学美化项目工程(美化工程包括哪些项目) -
下一篇
朋友赠语/朋友的赠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