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的全文翻译和赏析如下:全文翻译: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咏怀古迹其三》的全文翻译和赏析如下:翻译: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汉宫一去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咏怀古迹·其三译文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首联: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湖北荆门山,这里遗留有明妃生长的秭归香溪村。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杜甫咏怀古迹》共有几首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大历元年(766年)于夔州(今重庆奉节)创作的一组五首诗。夔州位于三峡地带,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更有众多历史遗迹,杜甫借吟咏这些遗迹,来缅怀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人物。第一首诗吟咏了庾信,这位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成就闻名于世。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咏史怀古诗,通过对五个历史人物或地点的吟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以及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这五首诗分别为:第一首写庾信,第二首写宋玉,第三首写王昭君,第四首写刘备与诸葛亮,第五首写庾信(再次提及)。
《咏怀古迹》简介: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重庆奉节)暂居。
杜甫《咏怀古迹》的全诗如下:《咏怀古迹五首》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译文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注释 垂:流传。宇宙:兼指天下古今。
《咏怀古迹·其五》的精彩翻译和赏析如下:翻译:诸葛亮千古名声传颂,他独立的祠堂高在碧峰之上。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将天下分为三国鼎立;他的品德高尚,如同高飞的鸾凤,为后人所敬仰。他与伊尹、吕尚相比毫不逊色,远超过汉初名相萧何、曹参。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系列:唐诗三百首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解 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肃清高:为其清高而肃然起敬。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及赏析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