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单数双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连一连》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连一连》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连一连 活动目标: 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掌握1—5的数量和数序。 练习按物计数,按范例画圆,按数画物。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弹静息曲,让幼儿安静入座。 检查幼儿书本摆放情况,作好上课的准备。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判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连接2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活动准备 纸环,绳子、夹子、纽扣、订书机、纸张、固体胶、小棒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连接》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连接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活动准备 纸环,绳子、夹子、纽扣、订书机、纸张、固体胶、小棒等。
游戏一:每个幼儿发放五只猴子的学具进行分解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游戏二:做《游戏册》第五册第11—12页的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幼儿了解了5的分解。知道了5的4种分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很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加减》教案
1、不足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用一边多的减一边少的,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 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加减》教案2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2、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3、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按照减数从1到7的规律说出8的减法算式:8-1=7,8-2=6,8-3=5,8-4=4,8-5=3,8-6=2,8-7=1。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少。 改进措施:多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并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延伸活动: 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 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篇2 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1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教案 活动目标: 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2和3的减法教案
.请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对3减法的学习。的`视析 (1)请幼儿看图摆算式,说说算式所表达的意思。例如:2个圆圈减掉1个圆图,还剩1个圆圈,表示为2-1=1。(2)请幼儿操作雪花片摆算式,将3个雪花片排成一排,逐一拿1个或2个摆出减法算式后相互交流,讲出各符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含义。
大班(5-6岁)数学活动中关于数字2和3的减法教学目标,需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具体目标如下:基础能力目标 理解减法含义 通过实物操作(如积木、水果模型),让幼儿理解拿走、减少对应减法运算。 能用语言描述过程:原来有3个苹果,吃掉1个,还剩2个。
活动目标:复习3的加减。通过操作,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算式的含义。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1、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1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
2、幼儿操作,学习测量的方法。- 教师:“请你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你想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 幼儿选择测量工具并操作:测量桌子的长边和短边。(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进行测量)- 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巩固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 更换测量工具,记录测量结果。
3、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教案 活动目标: 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5、说内容 选择的依据《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脚步、小棍、绳子等)作为量具,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三篇
【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跳绳计数 活动目的: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大班图形等分数学教案篇一:大班数学《等分》的教学反思 上一个学期,我组织一节大班的数学《学习二等分》。首先我的设计意图是:二分是大班关于“等分”的重要内容,把一份整体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就叫做二等分。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9的组成》教案含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数学《9的组成》教案含反思1 活动目标: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数数》教案 篇1 活动目标: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活动准备: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序数》 活动目标: 能以不同方向为起点,认识10以内的序数。 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在序列中的位置。 喜欢参与游戏,并从中获得快乐。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特殊的电话号码》及教学反思 教案:活动目标: 认识并记住几个特殊用途的电话号码,并能在相应情境下正确运用。 巩固数字0、9的知识,学习数字的从左至右排序。 提升幼儿的比较与判断能力。 鼓励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