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人口减少1101万人
一年减少42.73万人!东三省全面放开人口生育,能解决人口负增长吗?
东三省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难以直接解决人口负增长问题 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近年来面临人口持续负增长的严峻挑战,2019年三省合计减少4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针对这一现状,有提议称应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
东北三省一年减少473万人的这件事情。所以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人口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在我看来,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年轻人压力太大导致了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东北三省一年减少473万人,人口减少的原因是受教育程度增加,不愿意生小孩,东北相对比较冷,很多人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生活,离开了家乡。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三省年末常住人口分别减少6万人、133万人和28万人,合计减少4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80、-0.8-01。虽然东北三省人口数据尚未公布,但大概率也是延续人口负增长态势。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合理的人口比例非常重要,如果人口发展失调会给地区和国家带来严重的问题,从而导致经济发展非常困难。
为什么东北出生率这么低
东北出生率低迷的核心原因在于经济压力、人口外流和观念转变三股力量叠加。 经济转型带来的现实压力东北传统工业比重较高,资源型城市面临产业转型困难,大量青壮年流向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活跃区域。2023年数据显示,三省人口净流出规模仍保持在年均百万量级,适龄生育群体基数持续缩减。
东北出生率持续低迷的核心原因是经济转型压力叠加人口外流与观念变迁的共同影响。从经济视角看,东北作为传统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就业机会减少。2023年数据显示,三省青年失业率普遍高于南方省份,年轻人面对购房、育儿等高成本压力,出现「不敢生」的心理。
东北生育率长期低于全国,核心原因在于经济转型压力、人口外流与观念转变三重冲击。东北作为我国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区域,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严格且观念深入人心。叠加国企改革后经济增速放缓,年轻人口持续向京津冀、长三角迁移,导致适龄生育群体缩减。
东北有没有可能发展成江浙沪那样?
1、短期内,东北地区难以达到江浙沪的发展水平。 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享有重要地位,但改革开放后,其经济在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 2019年,东北三省的GDP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后,分别为第124和26位。 东北三省面临人口负增长的问题,这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2、短期内,东北地区确实难以达到江浙沪的发展水平。 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享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 改革开放后,东北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滑。以2019年数据为例,辽宁位列第15,黑龙江第24,吉林第26。
3、短期内,东北确实没有可能发展成江浙沪那样。其实,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东北曾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堪称共和国经济长子。当在改革开放以后,东北经济占到全国的比例不断下降。以2019年为例,辽宁省GDP总量排行全国第15名,黑龙江省GDP总量排行全国第24年,吉林省GDP总量排行全国第26名。
4、不一定,东三省除了出海口以外,还有一些限制条件使得它没办法发展得和江浙沪一样好。地理位置首先,在地理位置上,东三省是我国的最北边,并不像江浙沪一样位于中部。最北边的地理环境,不仅限制了东北只能本地区能够远程运输的条件,同时也限制了其他地区向它运输的优势。
5、东北缺乏像江浙沪那样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这对于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基础设施方面,东三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如江浙沪完善。江浙沪由于长期参与海上贸易,拥有更成熟的基础设施和经验。尽管东北若获得出海口会有发展海上贸易的潜力,但要达到江浙沪的水平,仍需大幅度提升和学习。
6、人才缺乏成为东北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基础设施上,东北的基础设施相较于江浙沪并不完善。长期从事海上贸易的江浙沪在基础设施和经验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如果东北获得出海口,通过学习和改进,有潜力发展海上贸易,但要想达到江浙沪的水平,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