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

人工智能‌ 58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小兔请客》课件【三篇】 课件出示:排球30元 足球40元 篮球50元。《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及应用,后续将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本课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广泛适用,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通过“小兔请客”的故事,教材以具体情境引出加减法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现在请安静地听这首歌曲。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歌曲。提问:你们听到歌曲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里有谁?出示桌面教具,完整欣赏第二遍。教师边操作教具,边讲述故事。观看VCD分段欣赏音乐,学习歌曲对话。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小兔请客》课件【三篇】

课件出示:排球30元 足球40元 篮球50元。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及应用,后续将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本课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广泛适用,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通过“小兔请客”的故事,教材以具体情境引出加减法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

现在请安静地听这首歌曲。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歌曲。提问:你们听到歌曲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里有谁?出示桌面教具,完整欣赏第二遍。教师边操作教具,边讲述故事。观看VCD分段欣赏音乐,学习歌曲对话。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小兔请客》教案 红土镇中心小学〖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小知识 - 生活中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包括数铅笔、数豆子、动物餐厅、小小养殖场等活动。- 加减法:学习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法,包括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害虫、拔萝卜、回收废品等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可以创设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例如: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它的引入是非常有童趣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课件【三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课件篇一 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篇一】复习引入 - 回顾已学的厘米和米单位,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巡视并纠正误差大的估计。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 学生估计课桌长度,并与同桌合作量一量,交流估计和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估计方法,讨论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 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 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后得出结果。 启思导疑 量自己的身高、步长 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教材背景】 学情分析 《估一估量一量》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估计:在估计数学作业本封面的周长时,我们可以根据作业本的常见尺寸进行大致的估算。一般来说,学生用的数学作业本长度和宽度都不会太大,因此其周长也不会过长。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可以估计其周长大约为60厘米。测量:为了得到准确的周长,我们需要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1、【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数一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二)教学目标 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培养数数能力。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4、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教学内容 涉及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及第7页的想想做做习题。通过厨房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意识。学会比较物体大小和轻重的方法。

5、《上、下、前、后》教案(一) 教学目标 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

1、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我收集了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欢迎阅读。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图形先照样子画一画,再看看画出的图形。在积木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长方形圆正方形圆三角形在钉子板上围出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3、首先,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苏教版一年级数学PPT下载”,找到一个可靠且提供免费资源的网站,比如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这个网站提供了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册)的所有PPT课件和flash课件。访问该网站后,浏览页面上的PPT课件列表,挑选您需要的教学内容。

4、《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数学课本第二册的内容。学生在本节课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即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及能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6、请参考:“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少多少”或“多多少”的应用题。如:做小红花,小红每天做15朵,小明每天做10朵,小红比小明每天多做多少朵?15-10=5(朵)小红比小明每天多做10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小于、等于、大于》课件【三篇】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小熊比小松鼠少)(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②引出大于号。师:4比3多,在4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正确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是基础。一个简单记忆方法是:大于号的尖角朝向较大数,小于号的尖角朝向较小数。例如,数字8大于数字5,写作85,其中大于号尖角指向8;而5小于8,写作58,其中小于号尖角指向5。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两种符号在算术运算中应用广泛,是理解不等式运算的重要工具。其中,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区分方法相对简单:尖角朝左的是小于号,尖角朝右的是大于号。在使用这些符号时,可以将数值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使数学表达更加清晰。

大于号、小于号被广泛运用在算数中,是小学必学的内容。是数学中不等式运算符号的一种。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在自己的《使用分析学》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和“”符号,但是直到他去世十年之后1631年才发表。;2小于号,读音xiǎo yú hào。

大于号 大于号是数学中不等式运算符号的一种。大于号被广泛运用在算数中,是小学必学的内容。1655年沃利斯曾以表示“等于或大于”,到了1670年,他以及分别表示“等于或大于”和“等于或小于”。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