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服贸会:不止“黑科技”更引领数智经济新潮流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开幕。今年服贸会更加突出科技赋能、更加注重首发首展,共有113家企业发布198项新产品、新成果,众多服务贸易最新技术及应用集中亮相。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数智经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这些新成果首发亮相,引起全球高度关注。这不仅是一场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合作与创新的重要窗口。
从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不足5000亿美元,到2024年迈上万亿美元台阶,再到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超过四成,服贸会已成为全球共享机遇的重要平台。
今年的服贸会,体现出制度创新对科技企业发展的巨大牵引力。北京在全国首创的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试点落地、外资企业全程网办的高效审批机制,使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5年来,北京实际使用外资达661.8亿美元,其中九成以上投向服务业。制度创新和政策红利叠加,让北京从“试验田”成长为服务贸易开放的“样板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经验。
今年服贸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是全球贸易的数字规则创新。商务部发布的《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工作方案》标志着中国率先将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落地实践,展现出中国推动全球经贸治理体系改革的积极作为。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这种“规则先行”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更是中国以高标准开放塑造新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科技创新是本届服贸会的鲜明底色。从人工智能到光量子计算机,从3D打印医疗器械到智慧物流方案,科技创新正在全方位融入服务贸易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医药健康领域,AI技术成为新药研发的“加速器”。阿斯利康中国研发中心利用大数据和AI算法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周期。在航空产业链中,空客北京24小时紧急支援中心不仅服务中国2000多架飞机,还辐射国际市场,推动中国迈向全球最大航空服务市场。与此同时,数字化浪潮助力服务模式全面创新。据德勤中国的相关报道,AI在咨询行业初级分析任务中的占比已从2023年的35%跃升至67%。这一趋势不仅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更预示着人工智能正在从“辅助工具”走向“执行中枢”,为企业竞争力带来革命性提升。
服贸会现场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直观感受未来生活图景。数字人讲解、智慧医疗演示、绿色创新场景等等,这些科技成果的亮相,不仅是中国创新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让科技走入百姓生活的生动实践。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供应链重构的挑战,中国始终坚持以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本届服贸会上,近50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线强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率超过20%,跨国企业用实际行动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高通的骁龙数字底盘已支持超过210款中国汽车品牌车型,理想、小鹏等汽车企业已基于高通平台发布车端大模型功能。沃尔玛、阿斯利康等国际巨头也不断在中国投资研发中心。
这些合作不仅推动中国产业升级,也为跨国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诠释着互利共赢的深层逻辑。更重要的是,中国积极为全球服务贸易提供公共产品和治理经验。中国商务部与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制了用于指导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数据和政策指南,在今年的服贸会上首次发布。
此外,北京正积极试点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国际人才流动,这些制度创新为全球经济治理注入“中国智慧”。在当前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下,中国不仅是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市场,更是创新解决方案的策源地。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跨境政策优化,从科技成果应用到参与规则制定,中国方案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的稳定力量。
总体而言,2025年服贸会不仅是展示科技创新和服务贸易发展成就的窗口,更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缩影。它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不仅是市场开放,更是规则创新、标准提升和价值共创的综合体系。随着服务贸易标准不断升级、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中国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引领数智经济的新潮流。(作者系中关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刘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