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人工智能‌ 134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关键句的作用,并学会通过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配乐导入、小组讨论、接读游戏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情感。《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关键句的作用,并学会通过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配乐导入、小组讨论、接读游戏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 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明白“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A,B案)小学语文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课稿1 说教材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的选读课文,是一篇检测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学习材料。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

②(因为)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显著下降,(所以)农作物大量减产。结 1.学生自说本课学习所得,教师加以评价肯定。2.表扬先进,指出努力方向。

经过了解,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的气温变冷,暴雨频繁,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再加上人类无节制的放牧、砍伐,破坏了森林植被,进一步加剧了黄河的破坏性。

部编版六上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上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 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⑶课文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你是怎样理解的?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地球,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师教学反思1 一堂阅读课,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觉得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课文以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和《只有一个地球》等文章。 部编版教材由教育部编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6年,该教材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用。 2017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学生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2017年9月,全国中小学(小学和初中)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新教材。

语文《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学设计

语文《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这次在我校开展的“天天公开课、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活动中,我校的田老师反复上的一节语文课,使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这段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只有一个地球》:教完课文后,要求学生根据下面几个方面写句子:“地球小而美、资源有限、资源可以再生、迁居无望、要保护地球”。

做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以及维护自然和谐的实践者,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更因为,地球上不仅仅只有我们。作业设计:搜集关于大雁的诗词名句;阅读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中的其他篇章。

\x0d\x0a\x0d\x0a 《只有一个地球》:教完课文后,要求学生根据下面几个方面写句子:“地球小而美、资源有限、资源可以再生、迁居无望、要保护地球”。

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设计

1、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过程 作者简介:苇岸,原名华,散文家。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9年因病去世。

2、这是对美的呼唤,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在一串串如珠玉般的.文字里,你会情不自禁的爱上这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不信请听:《大地上的事情》的其他精彩片段。(教师朗读)。达标检测:请同学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你对大地的观察、你的所见、所想、所思写下来,让大家一起见证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