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I?这个时代你必须懂AI
在2025年的今天,AI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手机解锁的人脸识别、导航里的实时路况、翻译软件的精准转换,甚至路上的自动驾驶测试车…… 这些背后,都是AI在默默工作。
AI,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就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 “思考”、“学习” 和 “行动”,以解决原本需要人类智慧才能完成的任务。
AIGC 即生成式人工智能,其核心实质是“单字接龙”:给任意长度的内容,模型会基于训练数据生成下一个字,通过自回归方式延续内容。例如,当我们输入 “白日依山尽”,AIGC 能依据训练中学习到的诗句关联,生成 “黄河入海流”。
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是指参数量巨大、训练数据量庞大的深度学习模型(如豆包、DeepSeek、文心一言等)。它们通常基于Transformer架构,能够处理自然语言理解、生成等复杂任务。这类模型通过海量数据和算力训练,具备强大的泛化能力和多任务处理潜力。
AIGC能生成创造性结果(如设计《红楼梦》课堂讨论问题)、具备强大的概括能力(如浓缩教材重点)。
但也存在短板,比如可能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如错误判断单词 “strawberry” 中字母 “a” 的数量)。
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离线模型的知识可能滞后。以DeepSeek为例,用户提问“上一次龙年是哪一年”,不联网给出的回答是2012年,联网则能正确指出2024年甲辰龙年,并带有详细说明。
2、背景信息:明确生成内容的作用、面向的读者等( “我需要为高一学生设计一个关于……的课堂活动,目的是……”)
智能体(Agent)是指能够在特定环境中自主感知、决策并行动的实体,可以是软件程序、机器人或其他具备智能行为的系统。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与环境互动,完成特定任务或优化目标,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感知路况、规划路线、安全行驶。
老师们,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变化?教育部早已将AI赋能教育纳入国家战略,从“十三五”规划到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一系列政策都在大力推动AI赋能教育。AI智能体正深度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
标准化试题批量生成,通过智能评价系统分析学生的能力短板,作业及时反馈加快知识理解与转化,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人才培养方案生成:智能体根据行业需求与岗位标准,辅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匹配。
工学一体化12个体例文件生成:设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过去几小时的素材搜集,现在AI对话瞬间搞定;曾经全手动批改作业,如今AI实时反馈,老师得以聚焦于更有价值的课堂互动与创新设计。从身边的便捷应用到深刻的教育变革,AI已渗透方方面面,成为提升效率和激发创意的强大伙伴。技术日新月异,相信AI带来的惊喜,才刚刚开始!
-
上一篇
LLM算法工程师全能实战营 -
下一篇
终于!AI开始对这届大学生们“下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