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孤独的大使:一个人带着一条狗坚守三年改善生活靠挖野菜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搜狐网】【】【网易号】(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从毕业后就进入外交部工作,不论是在巴基斯坦、马尔代夫,还是在斐济、斯里兰卡,都留下了他工作的痕迹,可谓积累了不少外交经验。
1990年,我们国家需要巩固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准备在基里巴斯设馆,时任斐济大使的吴钟华立马挺身而出,表明自己愿意去。
当时的基里巴斯被列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整个国家由岛屿组成,说好听点还能称作“世外桃源”,但实际上相当于与世隔绝。
岛上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没有电视,甚至没有报纸。岛上居民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很淳朴了,直接跟原始状态没啥差别。
他在经历了10小时左右的长途跋涉到了塔拉瓦后,就隐隐察觉到此行的艰难,因为映入他眼帘的全然不像是一个国家首都该有的景象。
当地人也不租给外国人房子,自己唯一的落脚处“大使馆”也只能是一间茅草屋,看上去还四面漏风,如果碰到下雨天,屋子里还有床板上全是水,整个房子不通水也不通电。
吴钟华意识到自己在当地语言不通,他便开始学习基里巴斯语,每日从早到晚,学习了三个月可以勉强与当地居民进行对话。
在解决语言问题的同时,他发现岛上物资奇缺,许多肉制品甚至猪肉都没有,平时只能靠海里的鱼虾维持生活,蔬菜在岛上也成了奢侈品。
但这些生活上的艰难困苦都比不上这里的极端孤独,自己是这个岛上唯一的中国人,在到这里的半年内没说过一句中国话,理发都是自己理。
幸运的是,一次他外出在路上碰到一直小黄狗,吴钟华瞧着它无精打采的给它点吃的,小黄狗就赖着不走了。
吴钟华便给它取名为“金娃”,并带它回了家,从此以后他出门也有了伴儿,就这样一人一狗开启了驻外生活。
一天他又从外面带点野菜回来准备炒来吃,自己刚吃一点发现金娃把吃的野菜全吐了,这才引起吴钟华的注意,发现自己误食了某种苦叶。
施工队意外发现一枚二战期间留下的未引爆的炸弹,整个小岛都进入了紧急状态,吴钟华不得不换个地方重建大使馆。
驻斐济大使远曾说,吴钟华是个“拼命三郎”。的确,在基里巴斯,吴钟华一个人要干好几个人的活。
有一次身体终于撑不住累倒了,他也不曾提出什么要求,只把电话拉到自己床边对大使说,希望生病的几天里,每日下午四点左右给他打一次电话。
每次他都要抓住宴席上的那点时间向他们介绍中国,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慢慢地,他与当地官员甚至总统的关系处的非常好。
在与他们载歌载舞的过程中,吴钟华成功让基里巴斯人记住了自己国家来了个友好的中国人,每次从村子里离开,全村人都会特地送行。
除此之外,基里巴斯医疗条件落后,吴钟华就拿出自己的中药为当地官员和居民治病,大家亲切地称他“中国医生”,当地人还都是赤脚,这真仿佛是“赤脚医生”和“赤脚病人”。
用后来外交部常秘的话说,在首都塔拉瓦岛上,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吴先生,没人不知道吴先生是怎样工作的。
临行前,总统塔巴依特意带来所有官员、朋友出席吴钟华的离任招待会。吴钟华在那时感受到中国人一种特有的情感——苦恋。
他说,再苦再累也舍不得离开为祖国亲手创建的外交阵地。离别的当天,他最后一次升起大使馆的红旗,久久注视不愿离去。
后来,吴钟华选择加入了外交史学会,在退休后写了一本书《外交官看世界:南太不了情》,记录了在塔拉瓦的驻外生活。
书中全然不提岛上的艰苦生活,读者在这本书中只能听到那里传来的海风,儿童欢快的笑声,只能看到金娃欢快地围着院子跑来跑去,看到一抹悠悠的红色国旗始终迎风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