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QuestMobile全域AI应用市场深度解析:移动端的霸权与未来机遇
在2025年,人工智能(AI)应用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在移动端应用的领域。根据QuestMobile的最新报告,国内AI应用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形成了以移动端原生App、应用插件(In-App AI)和PC端网页应用为主的三大落地形态。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行业结构,也为各大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移动端原生App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91亿,这一数据是通过去重后得出的,包含了互联网企业和手机厂商的原生App。此外,应用插件的用户规模也达到了5.84亿,而PC端网页应用的用户则为2.09亿。这一数据清楚地表明,移动端在AI应用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移动端的原生App与应用插件形成了双极结构,分别吸引了大量用户。原生App的用户规模由互联网企业和AI科技企业共同推动,而应用插件则通过在现有App内的AI化升级,迅速渗透市场。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原生App用户的活跃度与应用插件用户的增长速度不相上下,显示出用户对移动端AI应用的高度依赖。
在AI应用市场中,各类应用共同构成了分层清晰的赛道矩阵。原生App呈现1+N的布局,既有综合助手赛道,也有多个垂直赛道共同发展。而应用插件则聚焦于垂直场景,实现了更为精细化的AI化升级。PC端网页应用则明确锚定在生产工具的定位上,显示出三者之间的竞争与协同。
传统App在AI应用的规模化渗透方面显示出更快的能力,这为亿级规模的AI社交产品孵化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手机厂商在AI综合助手赛道中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力求通过用户运营提升产品的粘性和使用频次。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泛场景赛道显得稍显拥挤,而垂直赛道则展现出更为明显的结构性优势。原生App在赛道布局上采用了1+N的模式,结合了综合助手与多个垂类赛道的共同发展。
AI搜索赛道的竞争尤为激烈,横跨了移动端和PC端的多种应用形式。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AI综合助手赛道由原生App主导,而传统App的AI化升级则主要集中在搜索赛道。移动端的用户粘性普遍高于应用插件,这与用户对手机的深度使用密切相关。
在增速方面,移动端的原生App和应用插件继续向垂直场景拓展,这意味着两类应用之间的竞争正在同步加剧。PC端的赛道发展则继续向生产工具定位夯实,显示出各自的发展潜力。
截至2025年3月,原生App端已经出现四个亿级规模的应用,分别由AI科技企业、手机厂商和互联网企业主导。以小艺和小布助手为代表的手机厂商,显示出强大的用户粘性和使用频次。
在用户活跃度方面,TOP3的应用中有两个属于抖音系产品,而小艺和小布助手在用户粘性上却不及超级小爱和蓝心小V。这表明,尽管有着规模优势,但用户的使用频次仍然取决于产品的实际体验。
AI应用插件作为传统App的AI化升级产物,具备天然的流量优势,尤其是在用户规模和使用频次上。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百度的AI应用插件用户规模已达2.91亿,占主App的41.9%,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
尽管移动端应用发展迅猛,但PC端网页应用尚未出现亿级体量的应用。根据最新数据,活跃用户规模TOP15的网页应用中,企业光环效应依然主导着头部格局。
与“打工人”密切相关的效率办公、PPT制作和创作设计等赛道下的网页应用增长明显,显示出用户对生产力工具的高度依赖。QuestMobile数据显示,AI效率办公赛道的百度橙篇MAU环比增长123.8%,而AIPPT制作赛道的比增长62.3%。
在AI综合助手赛道中,手机厂商的原生App领衔,Agent落地能力成为关键。AI搜索产品以其轻量化的特点,更快实现智能搜索的普惠价值。
在AI搜索赛道内,原生App的DeepSeek表现突出,应用插件则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用户在移动端的偏好直接影响其对网页端应用的选择。
AI综合助手类应用的未来发展必然是实现Agent落地。手机厂商与互联网企业在用户规模、任务协同能力和场景设计上各有优势与挑战,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总的来说,2025年的AI应用市场正在快速演变,移动端的AI应用无疑是市场的核心。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AI应用的未来将充满机遇和挑战。各大企业应把握这一趋势,深入挖掘用户需求,以实现更好的市场表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