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嘉宾论道AI+ART 上海国拍戴佩华:人工智能丰富艺术家想象力、科学家创造力

人工智能‌ 26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3日电(李佳佳 张亨伟)AI与艺术的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日,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佩华在“智艺相融、创新无界——人工智能与艺术创新国际论坛”上指出,实际上,科学与艺术之间早有融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他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更加丰富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科学家的创造力。艺术家们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以协助自己更快、更方便、更可控地完成自己的创作目标,商业企业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更迅速、更广泛的传播和覆盖,这也导致了与传统技术时代相比,当代社会与艺术作品的需求量呈几何级别的增长。“变化总是孕育着希望和机遇,这就需要我们以前瞻性的眼光对现状和趋势做出理性的判别,为艺术的未来拓展无限的可能”,戴佩华说。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3日电(李佳佳 张亨伟)AI与艺术的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日,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佩华在“智艺相融、创新无界——人工智能与艺术创新国际论坛”上指出,实际上,科学与艺术之间早有融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他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更加丰富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科学家的创造力。艺术家们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以协助自己更快、更方便、更可控地完成自己的创作目标,商业企业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更迅速、更广泛的传播和覆盖,这也导致了与传统技术时代相比,当代社会与艺术作品的需求量呈几何级别的增长。“变化总是孕育着希望和机遇,这就需要我们以前瞻性的眼光对现状和趋势做出理性的判别,为艺术的未来拓展无限的可能”,戴佩华说。

  眼下,立足外滩核心区位,上海国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构建融数据中心、指数发布、艺术展示、艺术鉴赏、学术交流、臻品拍卖、收藏沙龙为一体的艺术综合体——上海外滩艺术中心。中心将联合高校和学术机构共同发布外滩艺术指数,引领现当代艺术发展风向;打造顶尖艺术家外滩会客厅,举办财富企业家沙龙,让顶尖的国内艺术家能够通过外滩走向世界,让艺术与市场更为精准对接;为海内外知名艺术机构提供平台,进一步繁荣外滩艺术生态圈;作为艺术品常年展示和交易的核心区,与外滩其他艺术机构联动发展,使艺术成为外滩一张靓丽的名片。届时,上海外滩艺术中心将和西岸艺术中心东西遥相呼应,共襄上海文化艺术盛举。

  在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和题为“算法之美——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产业机遇与未来图景”的圆桌论坛中,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人工智能与艺术融合创新的最新实践和理论探索。让观众走进数字世界,深入了解元宇宙的艺术形式、生态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近年来,数字艺术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人工智能艺术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了一种从主题到技术都令人惊叹的前卫艺术类型,而且在日益扩大艺术的外延。人工智能艺术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创造力”培养,其假定计算机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来加以构建。其基础是机器学习,使机器具备强大的表征学习能力,也使机器学习从技术范畴上升到“思想”范畴。通过调用包含大量艺术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器艺术思维模式的培育,形成具有“艺术自觉”与“创造力”的人工智能“艺术家”。从艺术内部的形式与审美完善,到艺术外部的社会化、政治化触发,人工智能艺术导致艺术功能、艺术价值、艺术家身份认证、艺术评价体系等问题都迎来了颠覆性的创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技术的变革赋能艺术的未来发展,使得艺术形式更具想象力,将极大地丰富未来艺术图景。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金江波教授认为,元宇宙不仅是场景应用词,也不单单是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虚拟技术的基层技术平台,对艺术工作者来说,元宇宙本身可能就是一件艺术作品。通过数字艺术的生成,看到人类想象的元宇宙逐渐成为已知元宇宙的模型。这种“生成艺术”将会成为现在艺术家探索艺术新方式、艺术新表现、艺术新生命的有机表现,让科学家基因工程、计算机科学者和艺术工作者共同合作,一起建构人类想象的未知元宇宙,完成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山顶上汇合”的理想途径。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费俊则表示,虽然我们还很难判断未来人工智能是否能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艺术主体?但有一点非常确信,我们可以非常有效利用人机协同式的创作方法,不仅拓展艺术家的创造力,同时还能延展观众和参与者对艺术的感知力。(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