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广州)启动,100余名香港青年来穗实习,岗位覆盖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在澳门举办,180余名三地高校代表共研科教合作;世界青年论坛“未来博雅领袖峰会”开幕,400余名中外青年开启澳门文化交流之旅;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首设港澳区域赛,10所港澳高校的47个创新创业项目在香港中文大学展开竞逐…… 这番常来常往,源自习和党中央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顶层擘画下,2020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出台,明确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以及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发展的生动典范。5年来,从学术合作到实践育人,从文化交流到人才共育,资源加速流动,人才活力迸发,大湾区教育协同的蓝图愈发清晰,区域创新发展的动能更显强劲。
- 
		
		
 - 
		
		
发布《关于引发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的通知》,其中提到:“2025年目标: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超过15%;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25%。” 《纲要》提及:要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推动设立科普专业,推动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科学教育本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的名号。这就预示着,科学教育这一新兴的教育类专业,将迎来春天。
 - 
		
		
7月19日,广东省本科批次普通类正式投档。从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组的投档最低分数、最低排位及其变化趋势,可以窥见家长、考生对这一专业的认可度。 今年是广东实行“院校专业组”投档方式的第三年。分析看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追逐名校的执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倾向于考虑国家战略背景、行业发展趋势、专业就业前景,并体现出对编制类稳定职业的偏好。 专业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就业方向,所以从业内容与就业前景是考生和家长考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作为需求增长型专业,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就业薪酬较高,考生报考热度高涨。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帮助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与研究相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史论相结合的教学水平,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效果,更好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教育部继续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中设立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纳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将2024年度该专项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9月5日至6日,第三届石油科学家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东北石油大学举行。会议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66周年、东北石油大学建校65周年,又值全国首个科普月,研讨会以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讲好科学家创新故事为主要内容。会议汇聚了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师生150余人,与会人员深入交流、碰撞思想、凝聚共识,从历史、理论、实践等多个维度深化研究,共同推动石油科学家精神进课堂、进一线、进人心,助力其成为滋养青年成长、引领科技创新的精神灯塔。
 - 
		
		
群体性突破和汇聚创新加速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融合跃迁,成为智能社会形成演化的核心动力。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使创新和创造力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从2023年开始,人工智能几近爆发式发展。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发生的重大突破日新月异,甚至是“分新秒异”,科学教育对这场变革的适应性直接关系着能否推进新的国家竞争力的形成,强烈地促使我们的教育升级传统目标和路径,迎接新的挑战、形成新的模式。
 -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希望你们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我国共有专任教师近1900万人,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本版推出特别报道,走进曾考察调研过的学校,回访曾勉励过的教师,倾听他们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坚守讲台的动人故事,也向所有扎根在大江南北、奉献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表达由衷的敬意。
 - 
		
		
河北新闻网讯 为积极响应全国科普月号召,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9月7日,2025年石家庄市“全国科普月”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在栾城区航空中心开幕,现场吸引了全市近2000名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及科技工作者参与。 本次活动采用“主场引领+校园延伸”的双阶段模式,设置三大板块,主场活动包括“科学教育嘉年华”和“青少年无人机竞赛”;校园延伸部分则通过“航空航天科普进校园”将科普资源带到学生身边,形成联动效应。
 - 
		
		
疫情的具体情况 1、年6月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中,死亡351人,甲类无报告,乙类报告19种,发病43299例,死亡351人,丙类报告9种,发病35476例,无死亡病例。具体情况如下:甲类传染病:本月无相关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9种,发病数达到43299例,死亡351人。2、月3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疫情情况具体如下:无新增确诊病例:这意味着在当天,内蒙古地区没有新的个体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表明在当天,没有新的个体被怀疑可能患有新冠肺炎,但尚未经过确诊程序。
 - 
		
		
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第27批青年支教帮扶队成员,本报记者宋飞在河北省平山县的大山里度过了一年。这段经历让他不断思考教育的本质——乡村教育亟须构建“精神传承与资源下沉”的双通道,既要硬件改善,更要培养能扎根乡土、点燃心灵火种的教师队伍。正如一位前辈记者所说:“对遥远的乡村来说,每一个学校,是一堆火;每一个老师,是一盏灯。”在革命老区,青年支教帮扶队成员用红色基因筑牢精神根基,以诗教、美育和科教启迪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让“庠序之灯”照亮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 ‹‹ ‹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