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 第235页
  • 考研科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考研科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科学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国家对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视,相关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如果您希望继续深造,可以选择报考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项目,特别是在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领域。此外,自主创业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相关的教育产品或服务。🚀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市场上拥有丰富的选择,无论是进入企业、媒体,还是继续深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 动态丨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2023年编委会隆重召开

    动态丨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2023年编委会隆重召开

      近日,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2023年编委会在江西教育出版社隆重召开,小学教学研究编委及教育期刊出版中心编辑近30人参会。   江西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社长文恒益致欢迎词,对关心和帮助《小学教学研究》发展的编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就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二是体现新课标要求,助力课堂改革;三是建立重点作者库;四是提升编辑队伍素质;五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会议伊始,编辑部汇报了近一年来《小学教学研究》的发展状况。随后,围绕今后的编辑出版工作,对2024年《小学教学研究》三个版本的栏目设置及内容等方面与各位编委展开讨论。现场讨论氛围热烈,各位编委积极建言献策,确定了2024年《学科视角》《教育管理》《课程建设》《专题研究》四大栏目的主题,探讨了《游戏化教与学》的栏目名称并细化了选题内容,还优化了《小学教学研究》三个版本的封面设计。讨论过程中,各位编委针对“三大文化进课堂”“数字化赋能”“教材的分析与对比”“教、学、评一体化”等提出了许多具有开拓性、指导性的建议,并对学术期刊发展发表了看法:一是学习教育理论,关注新动态、新政策;二是重视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结合本土文化,做好红色文化宣传;四是板块式设计,统筹期刊内容;五是探索全学科阅读;六是提高对德育的关注度。最后,编辑部结合期刊实际情况,与各位编委对论文写作及投稿规范进行了积极讨论,从源头把控稿件质量,保障稿件的学术价值。

  • 中小学AI启蒙新教材来了 6册带孩子看懂人工智能

    中小学AI启蒙新教材来了 6册带孩子看懂人工智能

      当人工智能深刻影响未来,如何让孩子从小建立对这项技术的正确认知与驾驭能力,是教育领域的关注方向。在此背景下,新华网等开发了《人工智能通识》系列教材。   教材响应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等文件要求,助推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以扎实的内容设计、专业的研发团队和普适性的教学适配,助力1-6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AI技术,完成人工智能启蒙。

  • 活动一览 鹿城区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科普开放日”第一期

    活动一览 鹿城区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科普开放日”第一期

      为积极推动鹿城区科普体系构建,有效整合科普场馆资源,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科普体验,鹿城区科协每月进行“科普开放日”场馆信息发布,加大科普资源的供给力度,致力于加速形成覆盖全区、便捷高效的“15分钟科普生态圈”,让科普知识触手可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科普服务。

  • 曹培杰: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在教师

    曹培杰: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在教师

      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师生为重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将数字素养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它不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更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教师”的角色,这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向“魔法师”。教育数字化催生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让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但是,任何新技术都不会自然而然地改变教育,必须跳出技术看教育,最终达到“看见教育”“隐身技术”的目标。否则,数字化应用就会陷入怪圈:人们总是热衷于将新技术不断地运用到教学中,但又不断地失望并转向新的技术。毫无疑问,教师才是课堂里面的“魔法师”,把技术用到恰到好处的地方,利用新技术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而非辅助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双向赋能。

  • 浙江嘉兴: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浙江嘉兴: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3月12日,在嘉兴市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教育集团科创中心教室,学生在搭建智能机器人。该教育集团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持续深化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不断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各中小学通过创建信息科创中心、机器人工作室等平台,设置了人工智能、STEM科创、3D打印创作、创意机器人、软件编程等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多所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省级机器人教学示范校”等荣誉。

  •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探索之路:以杭州天元公学为例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探索之路:以杭州天元公学为例

      在当今时代,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关乎教育改革、教育公平、大国竞争以及民族复兴等诸多关键领域。   我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同时面临着大国博弈加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挑战。人才作为核心要素,对于实现国家的长远目标、提升综合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出大量能够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走好自主培养之路,显得尤为迫切。

  • 河北徐水:暑期家庭教育活动让家长入心、孩子开心

    河北徐水:暑期家庭教育活动让家长入心、孩子开心

      中国教育报一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郑艳霞 刘柯旋)“亲子沟通就像种庄稼,得顺着孩子的性子来。如果着急把歪着的玉米苗使劲扳正一下,会是什么结果?”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商平庄村妇女儿童之家,专业老师讲案例、做比喻、勤互动,一堂“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课让现场家长脸上露出会意微笑。   进入暑期以来,徐水区教育、妇联、司法等部门抓住家庭亲子陪伴契机,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任课教师通过宣讲,强化家长主体责任意识,让科学育儿理念和家教知识融入父母头脑。

  • 科研诚信大家谈-新闻专题-科学网

    科研诚信大家谈-新闻专题-科学网

      作者在撤稿声明中就“科学严谨性不充分”而致歉。但近日,该论文的两位质疑者和其他一些研究者却认为,上述操作实际上是“学术不端”。那么,论文数据处理从可接受到学术不端的边界在哪里?这一事件对于势头正劲的量子计算研究会有何影响?如何防止类似现象再发生?《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查看详细   从“巴尔的摩案”到“小保方晴子论文撤稿事件”,过去半个世纪里,很多国家都曾遭受过科研不端行为的侵蚀。诚然,那些重大科研不端事件对各国的学术生态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经过对这些事件的梳理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其在制度建构方面的价值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 解读 力争3-5年全面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教育部详解→

    解读 力争3-5年全面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教育部详解→

      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关心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二十大又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特别是今年2月21日,作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明确指示,4月4日,又在参加植树活动时,特意关心中小学生物课的安排情况,并叮嘱孩子们要从小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