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学师资队伍建设,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学校特色发展,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经研究, 支持媒体:科普时报、新华网、光明网、央广网、央视网、搜狐网、腾讯教育、新浪教育、中国网、今日头条、网易、凤凰网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 各省教育厅、省(市)教科院(所)相关领导、地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中小学校长、学校主管科学教育工作部门相关负责人等。
-
-
习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天宫课堂”“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一批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走进科研院所参加研修班,提升科学教育教学水平……现如今,科学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成为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性课程”。 如何厚植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沃土、缩小城乡科学教育差距?科学教育新课标发布一年多来,有哪些积极探索?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
随着人们对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已经从理念走向了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实行语文和美术学科融合是“双减”背景下对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凸显教与学的互通、学科影响的共生。 202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按照我国现阶段对教育的要求,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融合常态化,是学校高品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中国“海洋石油295”船船长乔宝新8日在文莱摩拉港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经过一年多准备,这艘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多功能特种作业船首次来到文莱参与项目作业。 记者当天来到摩拉港,站在码头远眺,海面碧蓝如洗,大大小小的船舶来回穿梭。在港口停泊的船只中,“海洋石油295”与众不同,船头巨大的直升机停机坪、船尾高耸的折臂吊设备引人注目。这艘特种作业船是当地时间6日夜间抵达摩拉港的。不久后,它将离港前往海上施工地点。
-
众安保险杯”智能足球嘉年华实现保险、体育、科技三个领域的协同联动,致力于将智能科技融入青少年运动习惯培养和体育能力提升环节,用科学的方式带动青少年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 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全民健身日”是北京奥运会重要“遗产”,也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要以“全民健身日”为引领,将场地设施建在群众身边,将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将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 与传统比赛不同,精准之星挑战赛的裁判是由智能设备担任,实时检测小选手的停球、射门、盘带等数据,除了得出比赛结果,还可以生成个性化评估报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和短板,以比赛指导青少年接下来的训练计划,达到提高训练效率、降低伤病率的效果。
-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经查,新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培植个人势力,搞“七个有之”;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接受宴请和车辆司机服务安排;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违背组织原则,卖官鬻爵,严重污染地方政治生态;廉洁底线失守,长期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腐化堕落;贪婪无度,政商勾连,大搞新型腐败,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矿产开发、企业经营、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股权股份等巨额财物。
-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五年来,新时代教育事业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取得新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
为深入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育人方式改革,引导广大中小学校聚焦新课程、新教改目标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实验课,夯实基础学科实践基础,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研制并发布了《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2023年版)》(以下简称《基本目录》)。 《基本目录》的研制以现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各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和教材为参考,梳理了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学科核心概念、核心规律、核心实验素养与技能所应开展的基础性实验及实践活动,包括小学数学、科学、信息科技,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信息科技,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16个学科的900多项实验与实践活动,涵盖观察、测量、探究、模拟、设计、编程、制作、种植、养殖、参观、调查、测绘、试验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
-
小学科学课是国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2020年9月11日,习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近年来,围绕“如何更好地点燃学生好奇心、发挥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我县做了积极的尝试与实践。 (一)建章立制为科学课程作指引。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组织学习《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作为学校和教师培训的必修课,积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制定下发了《垣曲县教育局关于小学科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的规范标准》,不断加强对各学校科学教育考核与评价。同时,各学校在此基础上出台细则,健全完善了全县小学科学课程监测、考核、管理机制,确保科学课程的全面落实。
-
日前,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技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该方案指出,“教联体”将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为学生参与科学教育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晓认为,通过各方密切配合,“教联体”能够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个场景中开展科学教育,加快形成立体的、大格局的科学教育大环境,提升新时代学生的科学素养。
- ‹‹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