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工智能‌ 第1152页
  • 马斯克:Grok平台新增动漫AI伴侣 部分功能免费开放

    马斯克:Grok平台新增动漫AI伴侣 部分功能免费开放

      7月1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马斯克宣布,Grok付费用户现在可以试用AI聊天机器人新版“虚拟伙伴”功能,但也有部分免费用户也可访问该功能。   Grok首批上线的虚拟伙伴包括动漫角色Ani和卡通熊猫Rudy。Ani还设有“NSFW模式”,该模式下角色将身着内衣,更符合二次元玩家的喜好,在AI行业中遥遥领先。   除已公布角色之外,用户发现另一款名为“Chad”的角色正在开发中。Grok 现有语音聊天模式已支持 NSFW 内容开关,用户可与此前无实体形象的 Grok 进行对话。

  • ai人工智能工具-即时 AI免费注册使用教程分享

    ai人工智能工具-即时 AI免费注册使用教程分享

      即时AI(Instant AI)是一种能够实时处理和响应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   以下是即时AI(即「即时灵感」)的免费注册及使用教程,整合了多个官方渠道信息,操作简单且全程免费:   输入关键词:在「即时灵感」页面选择「AI创作」,输入中文描述(如“古风少女,水墨风格,竹林背景”)。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快速掌握即时AI的核心功能。更多高阶用法(如模型训练、视频生成)可参考官方文档或社区教程。

  • 广东省“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发布!深圳30个案例上榜

    广东省“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发布!深圳30个案例上榜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第一批)的通知》,第一批“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共 289个,其中,深圳有30个案例上榜。   据了解,289个“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涵盖了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等四个领域的12个方面、44个应用场景。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30个“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入选,这将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

  • 北京市怀柔区实现人工智能健康检测仪器规模化应用

    北京市怀柔区实现人工智能健康检测仪器规模化应用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记者从怀柔区获悉,近日,该区12家医疗机构完成23台多模态智能检测仪和AI智能检测仪投放,在北京市首次实现人工智能健康检测仪器规模化应用,市民可免费体验。   在怀柔医院体检中心,“玄黄识仪”多模态智能检测仪前,不少市民在排队体验。一位体验者双手握住传感手柄,脸部贴近扫描仪支架,回答机器提出的问题后,不到两分钟,一份详细的健康评估报告便自动生成。“我来医院体检,看到这个设备挺新奇,就尝试了一下,测试结果在膳食、运动、养生等方面给我提了不少建议,都挺有帮助的!”市民表示。

  • 全球网络安全风向标:RSAC 2025 看点速递

    全球网络安全风向标:RSAC 2025 看点速递

      在数字威胁日益复杂的时代,全球网络安全领域的风向标再次指向旧金山。RSAC 2025全球网络安全大会于4月28日盛大开幕,汇聚了超过4万名安全精英,共同探讨网络安全的未来走向。   RSAC 2025的主题是多元声音,同一社区( Many Voices. One Community),超过435场由行业专家主导的会议,将聚焦身份安全、人工智能(AI)、关键基础设施保护、量子计算、API安全和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角色的演变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 深度解析:AI行业中的商业伦理与技术领先优势的博弈

    深度解析:AI行业中的商业伦理与技术领先优势的博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广泛应用,行业内的竞争格局正迎来深刻变革。近期,一场关于商业诚信与技术伦理的法律裁决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小米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制造商,一直在AI技术创新方面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其产品涵盖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已突破行业平均水平的30%,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神经网络算法方面取得了多项关键突破。   在核心技术方面,小米的AI创新主要依托于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平台,该平台结合大规模数据训练与优化算法,实现了模型的高效训练和精确推理。具体而言,小米利用超大规模神经网络模型(如Transformer架构)提升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能力,在2025年推出的多款智能设备中,其AI识别准确率已提升至98%以上,远超行业平均的95%。此外,小米的算法优化在低功耗环境下依然保持高效运行,为智能设备的续航和实时响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 【理响中国】人工智能:真能造福人类吗?

    【理响中国】人工智能:真能造福人类吗?

      2022年之前科学家用50年时间测明20多万种蛋白质结构,而现在用人工智能模型不到一年时间就能解析出地球上几乎所有2.2亿个未解的蛋白质结构,“一年内完成50亿年博士研究”。近年来,人工智能广泛地向科研、医疗、教育、养老、环保、交通、司法等各领域拓展渗透,正在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形态产生全方位、颠覆性变革。人们身边持续涌现的各种场景化创新的背后,是人工智能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对人的智力的极大拓展。人工智能时代已悄然来临。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爆发式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人工智能究竟能否造福人类?近期,有关“人工智能是否安全”的讨论热度越来越高,映射着整个社会对这一技术发展的隐隐不安。消费者常常被平台算法“设计”“套路”,外卖骑手一度被算法困在“数字泰勒制”配送系统中,这样的问题如何破解?世界经济论坛一项调查显示,人工智能替代的就业将远超其创造的就业,“机器换人”会不会带来大规模结构性失业?随着人机之间界限逐渐模糊,人与人衍生出全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无人驾驶、医疗机器人等是不是面临更深刻的“电车难题”?作为复杂系统,人工智能每一项“颠覆性创新”技术,每一次与量子技术、物联网等耦合形成“风险共振”,有没有伴随不可预料的漏洞和盲点?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大规模落地的元年,OpenAI首次违抗人类关机指令,引发对“AI觉醒”“AI对齐”以及“超级人工智能将毁灭人类”的强烈关注。美国兰德智库发表《论人工智能导致的生存危机》,全面审视人工智能在核武器使用、生物病原体释放以及恶意地球工程导致气候变暖三种情境下的根本性威胁。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经济、社会、技术、伦理、安全层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和风险,如何有效防范化解这些问题和风险,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 人工智能与口述史研究

    人工智能与口述史研究

      作为二战后兴起的兼具学术研究意义、社会行动议程与公共历史价值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的兴起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受益于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领域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机器翻译、大数据挖掘与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突破与应用,显著地影响着口述史的采集、整理、保存、分析、传播与利用等全流程,为口述史实践与研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人工智能不仅提高了口述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为书写、理解和解释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 让AI进课堂山东“人工智能+教育”范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让AI进课堂山东“人工智能+教育”范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省教育厅等10部门日前印发《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   “这是我省首个‘人工智能+教育’文件,明确了今后3—5年的阶段性目标,提出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全学段‘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确立了系统性路径和具体政策措施。”省教育厅数字教育处处长丛培军说,该实施方案着力突出山东特色,系统梳理我省教育数字化实践经验,吸收借鉴先进省份做法,将经过实践验证、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举措上升为制度规范,为深化“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具有山东特色的政策制度支撑。

  • 人工智能时代统计学将绽放异彩

    人工智能时代统计学将绽放异彩

      “说到统计,可能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统计部门。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就强调‘审数’的重要性,提出变法图强必须掌握储粮、人口、牲畜等国力统计数据。”在7月11日至13日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统计与数据科学联合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讲席教授陈松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统计学不仅用于政府统计,还广泛应用于商业、医学、工程、社会科学等领域。它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的采集、分析、推理等,数据科学即“统计学+应用场景”。   本届联合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邀请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学术报告达600多次。其中,将近四分之一的学术报告主题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相关。而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人工智能面临算法模型可解释性不足、框架安全漏洞、数据标注不规范等挑战。

  • ‹‹ 1148 1149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156 1157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