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人工智能简介 第2页
  • 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揭晓

    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揭晓

      近日,福布斯中国正式发布了“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这份备受瞩目的榜单旨在表彰那些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表现卓越的企业。此次评选聚焦于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表现、成果应用及实际影响等多个维度,最终从众多参选企业中甄选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企业。   榜单显示,技术导向型企业占比约40%,它们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应用导向型企业则占据了约60%的比例,这些企业在AI医疗、营销、办公等垂直场景中实现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这表明,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着从通用型AI大模型向芯片、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等高技术壁垒领域的延展过程,并且商业落地进程正在加速。

  • 从“北斗七星”到“群星闪耀” “模速式”生态引力重塑人工智能新格局

    从“北斗七星”到“群星闪耀” “模速式”生态引力重塑人工智能新格局

      央广网上海5月7日消息(记者郭振丹 见习记者何智康)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级重点发展领域,近年来以惊人的“加速度”推动社会各行业转型升级。   作为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承载地,当前徐汇区正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助力区域经济升级的核心引擎,以“模速空间”为代表的高质量孵化器不断吸引着全球顶尖企业、创新人才和资本汇聚。截至目前,徐汇区已经汇聚稀宇科技、商汤科技、阶跃星辰、无问芯穹、星纪魅族、特赞科技和斑马智行七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形成“北斗七星”矩阵,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超级节点”。

  • 东西问|曾艳钰: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

    东西问|曾艳钰: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

      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重塑文化传承与传播方式。AI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传播、创新创作和跨文化交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为中华文化数字化保护、智能传播和国际传播开辟了新途径。   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析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   中新社记者: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领域有哪些?各地是怎样积极探索“AI+文化”发展新模式的?

  • 话人工智能|中国AI继续“深度求索”

    话人工智能|中国AI继续“深度求索”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比如,DeepSeek的“古籍活化引擎”已复原敦煌遗书、西夏文残卷等2.3万页;AI断句准确率达95%,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从“数字化存档”转向“智慧化再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暴发,一方面源自中国AI发展的系统性支撑。中国在算法优化与算力集群领域的长期投入,为通用大模型所依赖的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训练等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源自政府与资本的双轮驱动。国家层面自2022年起连续出台《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明确支持初创企业参与场景创新。截至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69.3万家,全年融资超千亿元,资本正密集投向算法与模型研发领域。

  • 人形机器人从舞台“动起来”向工厂“用起来” 提“智”向“新”点燃智能经济新引擎

    人形机器人从舞台“动起来”向工厂“用起来” 提“智”向“新”点燃智能经济新引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7月29日在北京启动。大会聚焦保姆机器人这一新兴产业,集中展示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与多元化应用场景,探讨如何让科技更好改变未来生活。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保姆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大会聚焦智慧康养、智能家居、家庭教育、社区管家四大垂类赛道,运用沉浸式科技手段,精心设置竞赛环节,让广大受众深度感受保姆机器人在多种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碰撞新体验、催生新产品,助力更多机器人科技成果走进千家万户。

  • 拓展应用场景 中国AI企业为世界提供创新方案

    拓展应用场景 中国AI企业为世界提供创新方案

      在智利圣地亚哥大都会区塔拉甘特市举办的技术博览会上,工作人员介绍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的功能。乔纳森·帕尔马摄   在当今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德国的工厂、英国的物流中心到智利的农田,中国企业为不同场景提供人工智能创新解决方案。   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瓦尔达赫塔尔的德国慧鱼公司生产车间里,几名当地员工正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搬运大型零部件。这些可穿戴的机器人由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鲨智能”)研发,可覆盖人体的上肢、腰部和下肢等部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帮助使用者轻松提起重物,既可以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又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 DeepSeek带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崛起

    DeepSeek带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崛起

      研究背景。本报告围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展开深度剖析,着重探讨了DeepSeek对该产业的重要影响及投资机遇。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智能算力规模和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 外媒:中国人形机器人志存高远

    外媒:中国人形机器人志存高远

      据《日本经济新闻》6月3日报道,4月下旬,一场有关前沿技术领域的展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在一个模拟车企生产车间搭建的展台内,一台人形机器人熟练地将一箱箱零件搬运到传送带上。   这款机器人是由成立于2016年的中国初创企业乐聚机器人研发的KUAVO,中文名是“夸父”。据介绍,“夸父”已经“入职”中国一汽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红旗”汽车的装配一线。   机器人的抓取动作主要借由华为公司研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盘古”完成。正在向着超级智能演进的AI已经走入现实世界,模仿人类的一举一动。

  • 2025年:中国AI创新方案在海外大放异彩

    2025年:中国AI创新方案在海外大放异彩

      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正迅速崛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大展身手。从德国的工厂到英国的物流中心,再到智利的农田,中国企业为不同场景提供了创新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瓦尔达赫塔尔的慧鱼公司生产车间里,几名工人正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搬运大型零部件。这些可穿戴的机器人由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帮助使用者轻松提起重物,保障人身安全并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 重磅!《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1-2022

    重磅!《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1-2022

      人工智能,已经、正在或即将改变各行各业,尤其在医学影像领域大放异彩,并愈发蓬勃。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医学影像检查更高效,诊断更准确。   近日,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理事长,上海长征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 刘士远教授 ,在2022年医学人工智能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医学学术期刊发展”高端论坛上, 为大家分享了《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1-2022)》。 该报告共收集了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6347份问卷,涵盖了诊断、技术、研究人员等多人群;三级医院到民营医院,教学医院以及非教学医院等多机构。调查显示三级医院现有AI产品应用情况已达73.9%。影像科室医务人员对工作流程优化的需求中占比最高的是图像质量优化和改进影像检查流程。基于AI进行病灶的自动检出,被认为是临床最具价值的功能。另外报告还指出当前医学影像AI产品面临主要的三大问题为:(1) 实际可应用产品少;(2)不能很好嵌入现有医学影像诊疗流程;(3) 产品性能不可靠。

  • ‹‹ 1 2 3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