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OpenAI现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推理模型“o3”被指在受到明确的人类指令时,拒绝执行关机操作。 上周六(5月24日),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公司Palisade Research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这项研究,并表示尚不清楚OpenAI的软件为何会违抗命令。
-
-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1日报道,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 据中国媒体报道,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中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
截至2025年8月1日收盘,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下跌1.27%。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300502)跟跌。人工智能ETF(515980)最新报价1.15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7月31日,人工智能ETF近1周累计上涨4.58%。 流动性方面,人工智能ETF换手8.34%,全天成交2.72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8月1日,人工智能ETF近1周日均成交3.36亿元。 规模方面,人工智能ETF最新规模达32.92亿元。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人工智能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1324.91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9283.83万元。
-
今日截至14:10,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下跌1.35%,盘中出现较大回调,跌幅一度超2.5%,午盘震荡筑底后跌幅逐渐收窄。下跌或可看作对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涨幅的消化,AI长线逻辑不改,回调或为良好的买入布局机会。持仓股方面,芯原股份领跌4.52%,澜起科技、寒武纪、金山办公、天准科技等跌幅超2%。 流动性方面,盘中换手超20%,成交总量达1500万,市场交投活跃。 消息方面,继6月7日首个国医AI分身发布后,8月1日,固生堂再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肿瘤科、皮肤科、消化内科等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此次规模性拓展,是固生堂持续推进中医+AI战略落地的又一次重要突破。通过构建可复制、标准化的产业体系,固生堂进一步夯实技术与模式优势,为中医AI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经过市场初步检验,人工智能已具备解决一些现实场景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产业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作用越来越凸显。同时,社会各界应用需求强烈,处在应用落地的关键窗口期。 7月3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对于文件的制定背景和重点工作考虑,蒋毅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些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拓展,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借助人工智能提升效率、优化体验、重塑场景的案例。在7月26日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发布了《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集纳了中国推进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的部分宝贵成果。
-
会聊天的智能音箱、更懂你的热点推送、“无所不知”的机器人玩伴、自动化点单配菜的智能餐厅……曾只在电影世界出现的人工智能场景,如今在人们生活中变得无处不在。 习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 记者在各地调研发现,人工智能新技术切实融入生产生活,各行各业正快速实现智能化,智能经济方兴未艾,一幅智慧生活的新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通过技术手段让机器具备类似人类的“思考”和“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处理语言、音频、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并从中智能地学习和推断。以下是关于AI人工智能的详细解释: AI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教育、交通、制造业等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总之,AI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技术科学,其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需在发展中不断解决相关挑战。
-
“欢迎来到上海音乐学院人工智能音乐疗愈舱,请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调整呼吸,放松身心。”当AI与音乐疗愈“碰撞”,会产生怎么样的火花?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音乐学院“人工智能音乐疗愈舱”亮相,疗愈舱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音乐生成与WFS波场合成全息声空间音频技术(AI+WFS),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疗愈空间。疗愈舱中所有交互式声音数据基于对象的数字化技术,通过智能化计算,实时生成个性化的声学场域,使体验者如同置身于广阔的虚拟现实声景音疗之中。
-
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将在上海举办。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习强调,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单志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以ChatGPT、DeepSeek等为代表的预训练大模型持续取得突破,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向认知、从分析判断式向生成式、从专用向通用转变,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本报告围绕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的应用展开,结合广西情况深入探讨。广西医疗产业受经济、人口结构、疾病谱、供给四大要素影响,发生诸多变化。经济上,居民医疗消费向“优质医疗”转变,政府医疗负担加剧;人口结构方面,老龄化与城镇化加速,考验医疗供给能力;疾病谱中,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治疗需求刚性增长;供给层面,医疗服务能力虽有提升,但医生缺口和负担加剧 。这些变化带来居民医疗期望上升、政府支付负担加重等六大机遇与挑战,需借助政策推动新技术落地来应对。在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有多个落地场景。医学影像领域,可用于疾病筛查、病灶勾画等,心血管及肿瘤影像为重点应用方向,相关产品能实现自动处理、输出,提高疾病早筛和治疗水平,影像拍片AI质控和智能影像网关平台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医院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可优化资源配置,依据大数据分析合理分配资源,还能弥补管理漏洞,通过多渠道收集分析患者评价,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疾病诊断和预测上,人工智能借助行为、影像、生化等多方面数据,参与疾病筛查和预测,如自闭症筛查APP和心脏病患者死亡预测软件。医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通过病历结构化处理和多源异构数据挖掘,能快速抓取病历信息生成结构化数据库,整合医疗数据,实现医疗大数据的“二次”利用,提高临床管理和科研效率。总之,人工智能为广西医疗产业发展带来机遇,有望解决现有问题,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 ‹‹ ‹ 1 2 3 4 5 6 7 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