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结束,800家企业、3000件展品亮相,全面呈现AI在核心技术、行业应用、智能终端与生态链接上的全景落地。 作为大会官方合作媒体,蓝鲸新闻一线进行最新报道,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多样化形式为公众呈现最新报道,我们实地走访了银河通用、赛博格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星动纪元、擎朗智能、宇树科技、开普勒、魔法原子、跨维智能、卓益得、数字华夏、千寻智能、智平方、优艾智合、灵初智能、云深处科技、傲意科技、因时机器人、作为科技、腾讯、百度、阿里、商汤科技、中兴通讯、广域铭岛等数十家企业展位,直击现场科技产品亮点。
- 
		
		
- 
		
		这个夏天,到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解锁一场AI科技的沉浸式盛宴。四大主题展馆,3000余件前沿展品、800多家企业同台竞技,7万平方米展区,一次看尽全球AI产业的全景演练。 AI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在健康、教育、终端交互等场景中展现出“有温度、易上手”的特质。 
-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背景下,西安科技大学于2025年5月1日举行的“科技强国•智见未来”人工智能活动周,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在AI技术革新方面的最新突破,特别是由多学院联合研发的“机器人军团”,以其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视觉识别等核心技术上的显著成就,彰显了西安科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此次亮相的“机器人军团”涵盖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竞技机器人和智慧医疗机器人等多种类型,展现了多元化的AI应用场景,彰显学校在机器人自主决策、人机交互和场景适应性方面的深度创新能力。 
- 
		
		香港人工智能(AI)企业近日推出当地首个公开免费的多个大模型自动协同通用问答系统“QueWi”。据开发方香港维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介绍,该应用对标现行国际主流AI大模型,94%以上时事信息具备新闻级溯源能力,且支持多语言内容智能汇聚。 “QueWi”的推出,可以看作近期香港AI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本地创科界积极推动和香港特区政府产业政策支持下,香港AI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日举办的“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二季聚焦“创新科技、工业制造与智慧城市”,涵盖AI、金融经济与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共吸引超过50家企业参展,活动当天有近5000人到现场求职。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9日下午消息,今天下午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第一场比赛结束,AlphaGo获得今日比赛的胜利。今日比赛结束后,双方还将分别在3月10日(周四)、12日(周六)、13日(周日)、15日(周二)的北京时间中午12点进行剩余4场比赛。 本次比赛用时每方2小时,1分钟读秒三次。比赛采用中国规则,黑贴3又3/4子(黑贴7目半)。采用中国规则是因Alpha GO以中国规则为基础开发。 比赛采用5局3胜制,最终比赛获胜方将获得奖金100万美元。如果AlphaGo获胜,奖金将捐赠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STEM教育,以及围棋慈善机构(Go Charity)。 
- 
		
		量身定制穿搭、运动计划,读懂你的睡眠状况与情绪变化,照顾你的宠物……在工业领域大展身手的人工智能(AI),也在消费世界探索成为更“懂”人的智能助手。 在日前举办的以消费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第五届消博会上,一家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副总裁谈到如今汽车智能座驾发生的变化:人在座舱里说话已经不是发指令,而是说个人的体验或感受。 “人的体验和感受被车端的大模型理解之后,大模型会形成一个任务清单,把车上所有的单元能力全部原始化,再调动执行。”他举例,当人说脚有点冷,大模型可能会停掉对人脚底下吹的风,当人说觉得有点闷,它可能会打开车窗。这位负责该品牌全域数字化的副总裁认为,最后大模型的想象空间会越来越没有边界,没有限制。 
- 
		
		4月29日上午,习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通过视频短片了解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察看重点孵化企业的大模型产品展示,听取相关技术研发和企业生产经营介绍。 就在几天前,4月25日,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的主题正是——“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 在理论学习后即赴实地调研,这样的安排凸显了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在当前推动这一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战略性紧迫性。 
- 
		
		在2025年,人工智能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英伟达作为全球AI硬件与软件的领军企业,再次站在行业的最前沿。近期,英伟达AI总监兼ProjectGR00T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JimFan在红杉AI Ascent大会上发表了深度演讲,详细阐述了具身智能的发展路径、核心技术突破以及未来产业趋势。其核心观点强调,通过结合大规模仿真、生成式AI与世界模型,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中的表现正迎来“技术领先优势”的新纪元,成为推动行业持续革新的“核动力”。 在技术层面,JimFan详细介绍了英伟达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方法。传统机器人训练依赖昂贵且低效的人类手工采集数据,尤其是在物理交互场景中,数据采集难度极大。英伟达团队突破这一瓶颈,利用高速仿线年训练量”的目标,极大缩短了训练周期,提升了效率。具体技术包括: 
- 
		
		7月10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教研基地项目启动活动在合肥市郎溪路小学隆重举行。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教育集团作为安徽省首批教研基地校受邀参会,集团校长钱梅娟在会上作题为《AI精准赋能: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的经验分享,展示了我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中的实践成果。 
- 
		
		记者7月8日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自治区科技厅聚焦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围绕行业龙头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遴选出2025年第二批人工智能场景垂类模型研发揭榜制项目(科技重大专项)需求,并将项目需求清单面向全国公开发布,诚邀各大模型开发企业、各有关单位积极揭榜攻关。 此次发布的项目需求清单,项目需求共7项:中国—东盟文旅垂类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公路防灾减灾垂类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桉树人工林垂类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机械行业垂类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新能源预测垂类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基于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的精准饲养垂类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物流运输行业垂类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 
- ‹‹ ‹ 1 2 3 4 5 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