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工智能ai 第5页
  • 首款国产算力艺术AI大模型发布 湖南打造“艺术 科技”新生态

    首款国产算力艺术AI大模型发布 湖南打造“艺术 科技”新生态

      湖南日报7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7月18日,国内首款基于国产算力的艺术多模态AI大模型——“艺鲸AI”在长沙发布。该模型由艺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长沙数字集团等联合打造,以湖南的算力根基与文化底蕴为支撑,致力于解决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中的痛点。   当前,艺术生择校常依赖主观经验,艺术人才就业信息不畅,艺术品交易渠道有限。“艺鲸AI”以“超智融合”技术为核心,依托国产强大超算算力,可以同时理解处理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信息,具备“附近找音乐老师”“艺术生择校咨询”等功能,并为用户提供智能策展方案,提升艺术人才与岗位匹配效率。

  • AI儿科医生上岗!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诊疗资源扩容

    AI儿科医生上岗!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诊疗资源扩容

      随着AI(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相关技术正加快应用于诊疗一线月,国内首个儿科大模型“福棠·百川”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发布;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推出“重儿·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AI儿科医生上岗后,表现如何?儿科诊疗资源,能否迎来扩容?   7月18日的《人民日报》要闻版“探访”栏目刊发报道:《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诊疗资源扩容  AI儿科医生上岗记》,   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在“人工智能+”医疗服务方面,明确了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专病智能辅助决策、智能就医咨询等多个应用场景。

  • 天津市人工智能(AI+信创)创新生态联盟成立

    天津市人工智能(AI+信创)创新生态联盟成立

      【天津市人工智能(AI+信创)创新生态联盟成立】财联社7月15日电,由天津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局、市科协指导,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承办的天津市人工智能(AI+信创)创新生态联盟成立大会7月14日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举办。联盟由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5家单位联合发起,旨在搭建天津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推广、上下游应用场景对接,推动联盟成员之间合作、创新、联动、发展,提升我市人工智能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成员单位已超过290家。(天津日报)

  • 首届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海珠举办多款“广州AI”亮相会场

    首届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海珠举办多款“广州AI”亮相会场

      7月15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支持的“2025首届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工信厅和投促局、广州市工信局和科技局等部门、业内专家学者、行业商协会、企业代表等超200人,在会议期间共同讨论纺织行业融入人工智能的前景。   在会议期间,多款和纺织行业关联的“广州AI”得到展示。据悉,广州市海珠区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让纺织行业实现新质发展。   据悉,纺织业是海珠区的传统产业。纺织路、纺织码头、华南缝纫机厂等地名厂名,诉说着纺织业在海珠的过去;广州国际轻纺城、广州中大门等市场及周边纺织作坊所形成的中大纺织商圈,书写着纺织业在海珠的现状。根据会议通报,仅中大纺织商圈一地,2024年已汇聚超1.6万户商户,年采购商超4000万人次,年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面辅料专业市场商圈”。

  • Kimi 2正式发布AI人工智能ETF盘中翻红拉升

    Kimi 2正式发布AI人工智能ETF盘中翻红拉升

      月之暗面7月11日夜间宣布,正式发布Kimi K2模型,并同步开源。Kimi K2是一款具备更强代码能力、更擅长通用Agent任务的MoE架构基础模型,总参数1T,激活参数32B。美国AI搜索初创公司Perplexity CEO阿拉温德在社交媒体表示,基于Kimi K2模型的良好表现,公司后续可能会利用K2进行后训练,此前DeepSeek R1也被Perplexity用于模型训练。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含五方面17项内容。其中提到,提升智能化水平。编制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

  • 浙大AI“女娲”破译基因组“暗物质”创世界首例AI治疗性位点!

    浙大AI“女娲”破译基因组“暗物质”创世界首例AI治疗性位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20多年来,超过九成的非编码序列仍是未破译的“天书”,是基因组的“暗物质”。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郭国骥、韩晓平教授团队在《细胞》发布最新成果,其自主研发的AI生物大模型“女娲CE”(NvwaCE),为破译非编码序列提供了全新的工具。   据悉,女娲CE大模型能从一级DNA序列出发,精准预测脊椎动物基因突变对细胞的表型影响,精度达单细胞级,准确率超90%。此外,它还成功预测并经实验验证了罕见病镰刀型贫血症的基因治疗位点,成为世界首例AI设计的人类疾病治疗性位点。

  • “原生工业AI如何扎根现场”落地案例将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原生工业AI如何扎根现场”落地案例将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7月26日至28日将在上海举办,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全面展现AI技术前沿、产业趋势与全球治理的最新实践。   7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前往上海黑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湖科技)探营采访时了解到,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黑湖科技将重点展示其在工业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围绕“原生工业AI如何扎根现场”主题,呈现AI在制造业核心环节的落地。   这家工业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为大中小工厂提供部署在云端、订阅制付费、功能组件化的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软件。在制造业的一线工厂,生产线管理者曾形容该公司的AI系统“像是厂里的第二个大脑”——不仅能实时捕捉订单变更、自动调整产线排程,还能在设备出现轻微波动前发出预警,提前介入处理问题。这样的“智能反应”,正是该公司过去两年深扎生产现场、与数千家工厂共同打磨的成果。

  •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 北京发布三项代表性成果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 北京发布三项代表性成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今天,“京校协同·智启未来”校城融合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论坛发布了三项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代表性成果。   成果一为“师承万象”基础教育大模型。在北京市教委的具体指导下,北京师范大学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首个紧扣新课标知识体系的基础教育大模型“师承万象”,该模型实现了对新课标的深度理解,具备知识理解型智能解题、启发引导式智能答疑、情境创设型智能出题、素养导向型教案生成等教育能力,能有效响应教育场景的实际需求,提升了模型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用性和专业性。目前,该模型已“入驻”北京市教委AI应用超市,海淀、东城等区已有60余所学校试用。

  • 多项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代表性成果在京发布

    多项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代表性成果在京发布

      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陈杭)13日,“京校协同·智启未来”校城融合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论坛发布了在北京市教委的具体指导和市科委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方面的三项代表性成果,包括“师承万象”基础教育大模型、“北极星”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场、《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及案例集。   当前,人工智能在促进教育公平、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促进高校科研范式创新、以及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教育变革带来了强大动力和广阔前景。

  • 人工智能帮你找到“林荫道”

    人工智能帮你找到“林荫道”

      3年前,北京一个酷热的夏天,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每天骑车快被‘晒化’了,导航能不能规划一条凉快点的路?”   不少程序员的第一反应是:“这有点太难为人了吧!”但身为高德地图交通与行中智能负责人的刘越在看到这条留言时,脑中灵光一闪。   从技术角度看,只要获取特定时间点的太阳角度,叠加城市建筑物和树木的分布信息,就可以估算出哪些路段可能有阴凉。刘越的团队引入天文学中的太阳赤纬角公式,接入城市建筑图层和绿化遥感图,进而计算出道路的阴影覆盖率。

  • ‹‹ 1 2 3 4 5 6 7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