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深化与创新,音乐产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长沙理工大学“听音识谱”项目凭借其在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算法上的突破,成功实现了在音乐识谱领域的多项领先技术,不仅获得百万元投资,更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该项目的核心在于自主研发的智能音乐转录技术(AMT),其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能够精准分离复杂音频中的多乐器音轨,达到92.5%的识别准确率,并实现100%的标准MIDI转化。这一技术优势使得音乐识谱的效率大幅提升,从传统的人工扒谱的耗时长、误差大,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流程,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对高质量乐谱的迫切需求。
-
-
海运具有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等优势,但也存在运输效率较低的不足。唐山海事局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打造集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智慧港航于一体的智慧海事体系,给港口装上智慧大脑,海运运输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润海662’轮,这里是唐山市海上搜救中心,系统识别到你船与正前方约1海里的‘威尔7’轮有碰撞风险,请及时联系避让。”7月25日,唐山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该局新立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于世杰打开自主研发的商渔船碰撞预警系统,最新一条提示信息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
钟自然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17日刊文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在这一市场上,墨菲和其他分析师认为,美国车企当下很难抵挡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墨菲说,消费者现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忠诚度”很强,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超过100%的关税后,这种“忠诚度”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烈。
-
在全球人工智能竞技场,中美两国正在上演一场史诗级的科技博弈。2023年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AI论文发表量上连续五年全球第一,但美国在原创性突破和核心专利数量上仍保持绝对优势。这场较量不仅是技术实力的比拼,更折射出两种创新体系的深层博弈。 1. 基础研究层:美国在Transformer架构、扩散模型等底层创新领域保持先发优势,OpenAI、DeepMind等机构持续推动技术范式变革。中国在CV(计算机视觉)、NLP(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型研究上形成局部突破,但在基础理论创新方面仍存在代际差距。
-
央视网消息:聚焦正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批贴近生活的智能体成为人气焦点,从能互动撒娇的电子宠物到能解读病历的健康管家,人工智能正以更温暖、更实用的姿态融入日常生活。 展会现场,一款毛茸茸的玩具吸引了很多人注意。看起来和普通玩偶区别不大,但这其实是一款AI电子宠物。摸摸它,就能做出对应的表情,还有不同的动作,跟人类进行互动,把它放倒,还会做出眩晕的表情。 这款AI启蒙教育机器人面向4—12岁青少年,提供随时随地的AI语音的科普问答和视觉识别交互等多种应用,还能结合编程语言逐步提升青少年的AI学习能力。
-
2025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5),涵盖了研发、技术性能、负责任人工智能、经济影响、科学医疗、政策、教育以及社会舆论等主题。该报告第一章系统分析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出版物、专利、知名模型、硬件、会议及开源软件等内容,揭示了当前人工智能研发的最新趋势与结构性特征。启元洞见编译该章节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参考。 2013年至2023年间,全球人工智能相关科研出版物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数据显示,计算机科学领域标注的人工智能出版物从2013年的约10.2万篇激增至24.2万篇以上。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9.7%。更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研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21.6%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41.8%,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从计算机科学的边缘分支发展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领域。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企业在提升开发效率、降低技术门槛方面的创新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2025年5月15日,金融界报道了北京淯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AI技术革新领域的最新突破——其申请的“基于图形化方式的人工智能系统开发方法”专利(公开号CN119987744A)正逐步彰显其行业领先地位。这一创新技术不仅展现了淯境智能在深度学习和可视化编程领域的深厚积淀,也预示着未来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的全新变革。 在技术层面,这项专利的核心在于将复杂的AI算法划分为多种“积木模块”,通过网页和客户端结合的可视化界面,用户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拖拽配置AI系统,无需深厚的编码基础。这一设计极大地降低了AI开发的技术门槛,使得非专业开发者也能快速构建具有先进功能的智能系统。具体而言,淯境智能将不同类型的算法代码转化为标准化的代码模板,并允许用户通过调整参数,灵活集成多种算法,从而实现系统的定制化和多样化功能扩展。这种模块化、可视化的开发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缩短了从设计到部署的时间,预计比传统编码方式提升至少30%的开发速度。
-
截至今年6月,我国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7月17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北京发布国内首个一站式具身智能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共性技术研发、数据采集训练、中试验证、软硬件测试和产业应用等全链条服务能力。 在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主题活动现场,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与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进行炉边谈话。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物理AI——Physic AI,人工智能是一种新的做软件方式,根据基本原理代替人类编码描述算法来预测结果,我们使用算法来学习如何从实例、信息、数据中预测结果,这种使用计算机来学习如何进行项目的方法已被证明是非常可扩展的。
-
之江实验室的两项人工智能(AI)科学大模型GeoGPT和OneAstronomy近日在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上亮相,引发专家关注。两个模型展示了AI在地学科学研究、海洋生态监测与保护以及宇宙探索中的应用效果。 据之江实验室介绍,GeoGPT是一个开源、非营利的地学领域AI模型。它融合了深时地球数据与智能算法,包含深度检索和分析理解、文献阅读和数据抽取、地质图问答和生成、知识图谱提取与构建等一系列科研工具,以及智能体开发平台。例如,GeoGPT基于微藻物种分类算法,能够准确识别有害藻类,分析藻类分布规律,并对赤潮爆发的时间、位置和规模作出预警,其监测效率较人工提升1000倍。
-
2025年上半年,浙江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很忙”,不仅活动一场接一场,发布的政策也接连不断。就在前不久,“数字浙江”建设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明确未来重点抓好四个关键领域:加快构建新型算力体系、加速落地一批牵引力强和影响力大的应用场景、让企业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主导力量、不断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如此,该省还提出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培育机制和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赢得发展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权。 企业是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驱动力量,其发展动向是产业风向标。近日,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调研组深入浙江人工智能产业链条上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关键环节重点企业以及行业协会,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当地企业发展最新动向和举措,学习浙江引育AI产业的好经验、好办法,为四川更好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在为期一周的深入走访中,调研组从浙江AI标杆企业发展实践中得到三点思考,为四川更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参考。
- ‹‹ ‹ 1 2 3 4 5 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