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新闻热点 23
  截至25日16时30分,四川震区发生余震8231次,其中:4.0至4.9级152次、5.0至5.9级23次、6.0至6.4级5次,最大余震为6.4级。今天下午16时21分,青川发生6.4级余震。震灾造成遇难62161人,受伤347401人。已从废墟中救出83988人,临时安置5770949人。   根据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需要,财政部于23日给我省紧急拨付2000万元用于开展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目前,我省财政厅已收到抗震救灾专项资金56.8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达救灾专项资金40.83亿元,各类捐款16.03亿元。省、市(州)财政共向灾区调拨救灾资金57.4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调拨41.92亿元,市(州)财政调拨15.5亿元。

  截至25日16时30分,四川震区发生余震8231次,其中:4.0至4.9级152次、5.0至5.9级23次、6.0至6.4级5次,最大余震为6.4级。今天下午16时21分,青川发生6.4级余震。震灾造成遇难62161人,受伤347401人。已从废墟中救出83988人,临时安置5770949人。

  根据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需要,财政部于23日给我省紧急拨付2000万元用于开展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目前,我省财政厅已收到抗震救灾专项资金56.8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达救灾专项资金40.83亿元,各类捐款16.03亿元。省、市(州)财政共向灾区调拨救灾资金57.4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调拨41.92亿元,市(州)财政调拨15.5亿元。

  筹集帐篷42.1万顶、食用油1.58万吨、粮食258.13万吨。我省已下拨帐篷41.81万顶、食品及饮用水53310吨、粮油4.47万吨、肉类912.8吨、成品油7.4万吨、棉被168.75万床、彩条布332.25万平方米、活动板房10万平方米、发电机2571台、工程机械2706台。累计收到捐款3023笔、451491万元,收到捐赠救灾物资2264宗。累计出动飞机1544架次,投放物资1587.9吨;出动车辆13595台次,运送救灾物资85045吨,运送74594人;共收到火车运输车皮1571.5个,下发1543个。

  全省各医院共收治灾区伤员273981人,已治疗出院30570人,现住院病人20159人,累计向省外转出伤员4460名。已调配出医疗药品2397.67万余瓶(盒、支、袋)、医疗器械36.51万余件(台、支、卷)。

  重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总覆盖率达到95%,其中成都、绵阳、广元、雅安的受灾村实现全覆盖,德阳的受灾村覆盖95%,阿坝州的汶川、茂县和理县的受灾村覆盖75%。调配出消杀药品3530余吨。无害化处理畜禽尸体1436.43万头(只)。完成环境消毒60474万平方米,完成32933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及消毒。目前,灾区无重大传染病流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省建设厅已经下发《关于做好四川地震灾后过渡安置房规划选址的通知》和《四川省“5.12”地震救灾过渡安置规划导则》,对灾区过渡安置房的选址定点、建设标准、基本配套设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6个重灾市州已建成过渡安置房1225套,其中省外援建427套、省内统筹组织建设529套、社会援建169套,有100户受灾群众开始自建房屋。德阳市完成第一批7万套活动板房的选址定点工作,江苏、天津、深圳等地援建的活动板房项目已在绵竹、什邡正式启动,已运达现场1348套。湖北省援建雅安的活动房板材已经运来4215.52平方米。绵阳市制定了首期7万套临时居住安置区的选址方案,北京、山东援建的首批690套材料已运抵安县和绵阳城区;北川县已有1万多名受灾群众返乡开展家园重建。浙江省援建青川县的材料已到200套。广东省援建汶川县的首批550套材料已有250套运抵汶川,另300套正在运往映秀镇。

  这次特大地震造成我省农作物受灾面积355.8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179.68万亩、经济作物受灾175.06万亩。目前正值农业抢种抢收的关键时期,我们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双抢”生产。截止24日,全省已收割小麦1905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2%,剩余160万亩主要集中在季节较晚的盆周山区,其中地震重灾区约有35万亩小麦未收。全省1340多万亩油菜籽收割已进入尾声。全省已栽种水稻2305万亩,占计划面积的78%,其中德阳、绵阳、广元等重灾区水稻栽插近50%,栽度基本正常。

  针对灾后可能爆发老鼠传播疾病的危险,我们在绵阳、德阳、广元、阿坝、成都、雅安等6个重灾市州紧急启动了农村灭鼠应急预案,组建了15个鼠害防控工作组、180人的鼠情监控专业队和3000人的群众防治队伍,在灾区开展灭鼠工作。截止24日,已在2172个受灾群众安置点、73.5万户灾区乡村居民房舍和104.9万间已清理的倒塌房屋,投放灭鼠毒饵。据鼠情监测点报告,目前全省灾区的老鼠密度没有异常变动。

  震情发生后,国际社会对我省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援助。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向我省派出了7支专业搜救队伍。目前,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古巴、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0支医疗队共计272名医疗护理、卫生防疫人员正在我省开展工作。截止24日,共有23个国家和我国香港特区向四川提供了总计1621.9吨援助物资,其中包括俄罗斯援助的帐蓬、被子、药品等5批物资共148.83吨,沙特政府援助的帐篷、毯子、食品等物资共75吨,巴基斯坦政府援助的2300余顶帐篷,菲律宾政府援助的帐篷1000顶,印尼政府援助的药品、食品、帐篷等2批物资30吨,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生化衣、手套等物资。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援下,全市人民迅速行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抗震救灾工作。现将我市受灾和抗震救灾工作情况,发布如下新闻:

  1、地震造成的灾害情况。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省汶川县发生的理氏8.0级特大地震,波及我市9个县市区、274个乡镇,造成410万人受灾,占总人口的76.4%。地处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绵阳辖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安县、江油市以及绵阳城区受灾特别惨重,房屋垮塌、山体滑坡普遍发生,大量人员伤亡或被埋、失踪,进入北川、平武和安县千佛山等地的道路全部中断。其中,北川县城、陈家坝镇、擂鼓镇和平武县南坝镇、平通镇等地瞬间夷为平地。绵阳城区震感十分强烈,水、电、气、通讯一度全面中断,机关、医院、学校、商场均无法正常运行,工厂全部停工。2、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截止24日18时,据统计全市因地震造成人员死亡19758人、失踪8040人、受伤166721人。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北川死亡14538人、失踪3397人、受伤26916人;平武死亡2456人、失踪3800人、受伤32190人;安县死亡2125人、失踪671人,受伤88623人;江油死亡392人、失踪85人、受伤10006人。初步统计全市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其中,北川、平武、安县、江油四个县市受灾最重,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全市经济损失的60%。全市受损房屋总面积达2.2亿m2,道路受损4965公里,受损桥梁1213座,受损水库568座,受损水电站77座,受损学校1159所。全市受灾企业2670户,其中,工业企业受灾户数达1938户。

  1、抢救受灾群众情况。地震发生后,我市立即启动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级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设立了北川、平武两个前线指挥部,积极开展救援工作。迅速把绵阳城区建设工地的大型机械调往北川、平武,打通生命通道。12日晚就组织公安消防武警、动员机关干部、志愿者和民兵应急分队紧急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特别是参加绵阳抗震救灾抢险的人民、武警官兵、各专业救援队、医疗队、志愿者,不顾疲劳、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截止目前,从废墟救出23654人。

  2、灾民临时安置情况。采取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联系、包片负责,统一配发食品等工作措施,妥善了安置受灾群众。截止目前,全市共设集中安置点70个,临时安置点670个,集中安置110424人,临时安置灾民1053734人。同时,积极动员受灾群众就近安置,现已从九洲体育馆、南河体育中心转回当地就近安置10976人。

  3、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情况。截止目前,全市351个医疗单位1.8万余人和外来53支医疗队伍2913名医务工作者,始终奋战在抢救受伤灾民第一线人,经过抢救无效死亡842人。认真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组织5145名省内外、市、县防疫人员在重灾区开展防疫工作,各县市区消毒面积达1.14亿m2。在绵阳城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灭四害活动,每天有4000人从事保洁和消毒工作,消杀面积达80万m2。同时,在绵阳和灾区进出口设置了强制消毒点,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消毒。截止目前,没有任何疫情发生。

  4、预防次生灾害情况。截止24日,指挥部房屋安全应急检查小组共检查建筑(含江油、安县)面积3688.86万m2,其中可使用面积2406.42万m2,加固后使用面积820.22万m2,停止使用面积264.52万m2。据初步统计我市568座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目前,凡有溃坝危险的水库水位已退至死库容、高危水库已退至汛限水位;凡有裂缝的水库均已将裂缝回填、夯实并用薄膜覆盖裂缝,防止雨水渗入。同时,加强对饮用水源、水质的检测工作,保证群众喝上卫生水、安全水,避免传染性疾病发生。并设立了灾民应急供水点293处,实行定时、定量供水。目前水质符合国家标准。24日已启动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拟通过开挖明渠,降低水位、减少蓄水量,最大可能减小下游灾害风险。

  5、接受社会捐助情况。截止5月24日,我市共接受捐款1.78亿元,其中红十字会接受捐款4360万元,捐款单位378个,捐款个人超过10万人,捐赠资金和物资50万元以上的达89个,100万以上60个。捐赠物资2016批、价值2.31亿元,其中包括红十字会接受捐赠物资986批、价值1.51亿元。在捐赠物资中,食品类价值1.35亿元,生活用品类(衣物、棉被等)5437.6万元,救灾机具类价值4165.4万元。接受捐赠的药品和医疗器械3.3万件,价值1.1亿元。

  6、物资分配和采购情况。按照专款专用,救灾物资、资金完全用于灾民的原则,及时下拨了食品、饮料、生活用品、救灾机具、药品及医疗器械等各类救灾物资,并集中采购了3300万元的各类救灾物资,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但是,根据目前我市抗震救灾的形势,仍急需以下物品:粮食、食用油、面粉、冻肉、蔬菜等食品;帐篷、彩条布、篷布、棉被、衣物以及大量的生活用品;发电机、净水车、水泵、电线所,学生41786人。其中,江油、安县、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长虹培训中心、企业等地共接收安置灾区学生7452人复课。

  8、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市公安机关、社区组建巡逻队236支、共4250人,进行有效巡逻防范和安全守护。5月12日至24日,全市仅发生各类刑事案件35起,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下降。同时,启动物价临时干预措施,查处了22个哄抬物价和高价出售帐篷商家,没收违法金额8万元。目前,全市社会稳定。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继续把救人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贯穿整个救灾始终,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抓好防疫和次生灾害防范工作。继续加强防疫防病工作,严防死守,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加强对唐家山堰塞湖的监控,按照制定专家确定的治理方案,进行工程治理和疏散群众工作,坚决防止出现新的人员伤亡。

  二是千方百计安置受灾群众。首先要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开仓放粮,保证供给;其次,要尽力解决临时住所,保证受灾有安全住处;第三,要对灾民采取帮扶措施,特别要做好孤儿、孤老、孤残等人员的安置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和恢复性工作。结合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地开展灾后重建规划工作,特别是要加快北川新县城的选址、论证,早日重建一个新北川。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干部群众尽快恢复生产,努力把这场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是切实管理好救灾资金和物资,坚决做到公开透明。根据绵阳市《捐赠资金接受管理制度》、《捐赠物资分配制度》、《捐赠物资接受制度》等五个管理制度,坚持“统一、定点、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原则,管好救灾物资、资金,确保救灾款物能及时、准确拨付、发放到灾区,完全用于受灾群众。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绵阳抗震救灾工作得到了广大新闻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及时宣传了绵阳的灾情,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截止目前,共有国内外媒体476家(组)1213人(次)来我市采访,共发稿(含网络)约32万篇。在此,我代表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和530余万绵阳人民,向新闻界的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扫码二维码